为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绵阳市游仙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不断夯实公共资源全类别、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软硬件基础,以数字赋能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全力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
数字赋能促进交易现场管理规范化。持续提升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发挥“门、网、端”集成优势,运用“智慧现场”管理系统实现各功能区物理隔离、身份识别、数字采集、全域监控“一网覆盖”。项目开评标现场,各方主体由专用通道进入交易现场,门禁系统对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后方可进入各自工作区域,通讯设备和行李全部存入电子存储柜屏蔽与外界沟通,现场内全部人员均在全域监控范围工作,语言和行为均记录在电子档案。
数字赋能开启数字见证新模式。结合交易见证服务人工查验,通过“智慧现场”管理系统的摄像头、拾音器、高清显示器和监听设备,对游仙区政府采购、土地挂牌出让、国有资产交易等各类项目全过程运行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全要素、全类别交易见证,将一人监督一个项目的传统模式升级为一人在一处监督多个项目,为及时有效发现报告交易异常问题,维护交易主体合法权益提供了强力支撑。2023年游仙区交易总额达28785.78万元的4大类进场交易项目,各交易环节、交易过程、交易数据和交易程序全部进行了实时数据存证、“全程留痕”。
数字赋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智慧现场”管理系统与“电子档案及影音归档管理系统”相融合,将“全省一体化政府采购平台”和“绵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项目全流程交易数据资料、纸质数字化副本资料(扫描件)、开评标现场音视频资料等归档资料进行高效化归集。以全自动化安全分项归档、光盘刻录的形式,按照项目开评标时间节点“一项一档”存储在大容量光盘中,彻底解决以往人工查询下载导出数据、手动刻录、保存成本高等难题。运用系统末端的“智能光盘柜”,确保电子档案数据保存安全性,实现了查询调阅智能化。
数字赋能为市场主体减负增效。坚持以“智慧交易”为抓手,全面深化流程改革、技术创新,大力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近年来,一方面积极深化“五减”行动,高效运用“互联网+”模式,实施标前咨询答疑“线上跑”,标后质疑处置“数字化”,文件领取“上平台”,保证金收退“零见面”等手段,有效优化了业务流程,精简了工作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全省一体化政府采购平台”和“绵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常态化,为各方交易主体节约了交易成本。2022年4月以来,141个进场实施的政府采购项目,100%实现了不见面开评标,100%项目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上平台运行的土地挂牌出让、国有资产拍卖100%实现了“平台”发布公告、线上获取文件、远程递交投标(竞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