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综合新闻 > 区县信息

仪陇县创新“N+1+N”服务机制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5 16:51
浏览 次

近年来,南充市仪陇县坚持把筑平台、优环境作为推进“制造强县”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N+1+N”助企服务机制,全力将仪陇经开区打造为“投资兴业的宝地、企业成长的沃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县工业增值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居全市第1位、第2位。

夯实发展基础,打造产业“集聚地”。坚持“配套N项政策+建好1片园区+补齐N项短板”工作思路,持续提升工业园区支撑力。一是建强园区载体。优先保障园区工业用地,储备成熟工业用地2500亩,近两年每年投入资金超6亿元,量身定制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滚动储备厂房2万平方米,支持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和低效用地改(扩)建标准厂房9.5万平方米,为企业轻装上阵、拎包入驻提供保障。二是补齐基础短板。实施产业基础链条填缺补短行动,培育引进锻打、热处理、五金辅助以及理离子电池盖帽、钢壳、检验、包装等基础配套项目12个,着力解决园区配套不足、产品外运加工难题。依托县属国有企业建立经开区物流信息平台,探索“定制物流”“组合物流”等新模式,主动融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500余万元。三是强化政策配套。出台制造强县发展战略、支持机械制造业发展、培育制造业产业工人等“1+8”政策措施,统筹设立2亿元制造业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国企代建厂房、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搭建“政银企社”融资对接平台,全力解决企业前期投入大、融资难等问题。

优化运行体系,确保服务“高效率”。创新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N项业务+经管委1个部门全托式帮办+N个部门保姆式服务”联动机制,让企业省心省力、高效发展。一是流程全面再造。建立行政审批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只找一个人、只盖一个章、最多跑一次“五个一”工作机制,及时公开涉企工程事项处理方案、业主单位、费用及施工时限等工程信息,安排专人帮助收集整理涉企事项业务材料,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目前网办率提升至99.5%。二是主动靠前帮办。由经开区管委会组建企业需求摸底工作专班,通过召开座谈会、车间一线调研等方式,主动收集入园企业前期手续办理、生产要素保障、生产经营现状、优惠政策兑现等需求,确保企业诉求“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响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要素保障、物流用工、融资贷款等各类问题60余个,足额兑现企业招商引资、贷款贴息、技改升级等各类奖补资金4800余万元。三是部门联动服务。及时将企业需求诉求分类进行梳理,以“发点球”方式精准推送至县级部门,对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重点项目,建立联合审批机制,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协丰摇臂三期项目从进场到投产仅用1个月时间,天新能源项目从谈判到签约落地仅用时1个月,创造了仪陇招引企业规模最大、达成签约时间最短的奇迹。

创新联动机制,探索招商“新模式”。拓展“坚持N向发力+建好1根链条+拉动N项投资”工作思路,有力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一是凝聚招商合力。建立主要负责人每月挂帅招商、分管负责人半月轮换、招商小分队常年驻点“三大机制”,从机关、乡镇、学校选拔优秀干部22名,组建多个驻外蹲点招商小组,紧盯东部沿海地区开展驻点招商、叩门招商。成功促成浙江、广东、湖北等8个省(市)54批次客商来仪考察。二是精准补链强链。大力推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玉陇机械、天意能源等链主企业,建立汽车汽配、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招商专班,分链制定产业分析指引图谱,全面推进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今年谋划引进延链项目22个,力争带动社会投资10余亿元。三是聚力以商招商。抢抓东部产业转移黄金“窗口期”,聚焦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联合招商专班、落户链主企业等力量,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乡招商”等方式,外出推介仪陇产业、区位、环境等优势,借助企业家信息渠道、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进行以商招商、精准招商。新签约制造业项目9个、协议投资25.9亿元,同比增长20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