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无小事”“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为主线,秉承“亲企惠企助企、全心全力全程”服务理念,统筹、整合、协调全县涉企服务职能等资源要素,建成梓潼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形成“1234”为企服务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更好助力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坚持“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深化园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等涉企部门服务职能,组建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成为园区连接企业的“总枢纽”。企业高频事项“应放尽放”,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等18个大类和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建设项目验线规划管理等61个小类事项一站式办理。积极拓展中心功能,变“企业上门办”为“主动上门办”,实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食品生产许可等60个高频事项全程代办,事项办理效率较中心建成前提升60%以上。
发挥两个角色服务作用。加快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分区,合理设置政务公开专区、政府公报查阅区、自助服务专区、便民休息区等专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服务,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一方面担当政府各部门服务企业的“总代理”角色。企业诉求事项提交后,立即发挥“总代理”作用,按照事项类别与各相关部门良性互动、分类高效快速办理,探索出“职责内的直接办、马上办,职责外的分类办、转交办,全过程的催着办、督着办”机制,实现“快件当场办”“平件加急办”。另一方面主动担当企业诉求的“代言人”角色。发挥企业与部门之间“连心桥”作用,将企业反映问题和部门办理情况及时反馈,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逐一梳理、分析、研判、解决,最终达到“部门拼尽全力、企业收获满意”的良好局面。
建立三项工作服务机制。健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制度,不折不扣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等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实行全天候服务机制。实施综合服务窗口“全天候”坐班制、项目服务窗口周二“企业服务日”和项目专员“机动灵活”代办三种模式,搭建起为企服务的快车道。二是实行见章盖章审批机制。启用经开区企业服务专用章,建立见章盖章联合审批工作机制,凡是下放至园区的审批权限,加盖企业服务专用章后,相关职能部门复核时不再进行第二次审核,见章盖章,全面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三是建立人才顶岗锻炼机制。住建、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定期选派年轻干部到政务服务中心顶岗锻炼,解决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问题,又快又好地推进项目建设。
集成四项惠企服务功能。一是集成食品快检服务功能。在绵阳市市场监管局支持下,设立食品检测服务站,实现对入驻健康食品产业园的食品企业提供企业标准制定、产品快速检测、检验技术咨询、检测人员培训等全流程服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二是集成商务服务功能。设立项目洽谈专区,配备会客室和大型会议室,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洽谈场地,设置农特产品、园区主导产业产品展示区,便于投资方直观了解梓潼基础产业及园区主导产业情况,并提升“梓潼造”产品知名度。三是集成活动服务功能。设立职工之家,配备健身房、球类活动室、阅览室、休闲室等,为企业职工免费开放,不断丰富企业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四是集成法律服务功能。整合政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力量,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服务,打造园区“1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梓潼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一窗办理”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增强为企服务能力,实现涉企服务集成化、标准化、专业化,精准高效兑现惠企政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中心建成以来,先后接受企业开办等各类咨询服务240人次,办理公司登记注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事项120件次,新项目均实现从协议签订到取得用地、开工建设用时不超过2个月,园区委托事项行政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上门服务50件次、指出法律风险点10个,解决重大法务纠纷2个,为企业挽回损失近100万元;集中开展食品检测服务咨询25件次、技术培训3场次,解决疑难问题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