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行政审批局公安窗口积极探索服务型户政新模式,让户政围着民意转,让服务围着百姓转,切实把人民群众关注的“期盼事”办成点赞的“实在事”。
一、流程由“繁”及“简”,实现办事效率“提速”。一是梳理规范“一次性告知”。对窗口受理的65项事项全面规范一次性告知单,规范资料内容和办理流程,公示纪委监督电话,让群众办事更清楚明白。二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对21项行政许可事项和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压缩8道环节,压减1-2个工作日,着力解决审批时间长、办事效率慢的问题。三是开展代办业务。疫情期间,针对辖区内的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无法回国人员,可委托国内近亲属代为办理居民身份证换领手续。今年以来,共受理近亲属代办业务8起。对因奔丧等特殊情况,设立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缩短办证时限。
二、点位由“少”到“多”,实现便民服务“扩能”。一是延伸到园区及南部分中心。将涉及户籍、身份证、出入境、行政审批等29项公安业务事项率先入驻园区及南部片区分中心,满足了园区及南部片区约30万人的“就近办”需求。二是延伸到警务服务站。为打造达川公安“政务前沿”亮点工程,不断善警务站政务服务自助机设备等业务办理。目前,将部分简单户政业务延伸至天益广场警务站进行试点办理,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三是延伸到社区。在金华社区率先投入使用24小时自助服务机,群众利用周末或空闲时间,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自助办理电子港澳通行证签注等相关业务。同时,为行动不便在家卧床人员、偏远山区老龄人员、住院人员提供上门办证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上门服务30余次。
三、方式由“现场办”到“网上办”,实现企业群众“少跑路”。一是户籍业务由“只跑一次”缩短到“一次不跑”。疫情期间,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微户政”办理出生入户登记、户口迁移、户口注销、非主项变更等户籍业务,同时,可采取邮政寄递服务。今年以来,“微户政”网上平台受理户政业务353条,在线答复群众业务咨询43条,办理邮政寄递服务20 余次。二是行政审批由“面对面”简化为“键对键”。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复工复产,由以前企业需要到禁毒大队申请受理变为现在直接在网上申请办理,实现了“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同时,民用爆炸物品的购买和运输许可、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等事项也都实现了全程“网上办”。今年以来,网上受理审批易制毒化学品审批和运输40余件,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购买和运输30余件。三是常住外国人住宿登记由“窗口受理”升级为“网上办理”。辖区常住外国人申请办理住宿登记由原原来的窗口受理升级为网上平台申请办理,待工作人员线上审批完成后,申请人可直接在网上平台打印。
四、跨省业务由“异地跑”到“一地办”,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是梳理完善“跨省通办”服务事项。共梳理户口迁移、居民身份制换领、补领等8项服务事项,统一办事流程,规范服务指南。今年以来,共办理“跨省通办”业务342起。二是开设“跨省通办”业务受理专窗。设置了4个“跨省通办”业务办理专窗,申请人递交资料后,专窗工作人员将对资料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专窗人员与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通过行政审批结果互认,一地就能办“两省事”。三是加快“跨省通办”智能化建设。目前,户政出入境管理大队正在积极争取在区政务中心公安窗口增设一台川渝通办一机通办终端机,实现事项从业务查询、业务申请、材料提交、智能流转到结果送达的“一站式”自助办理服务,使“跨省通办”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