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按照“示范交易中心”创建要求升级改造交易场地过程中,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管理系统,运用智能总控平台将服务、设备、空间、时间进行有效串联,实现场内设施设备按不同场景智能联动,有效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管理服务水平。
一、创新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普及运用,对交易场地运行、综合监督升级有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打造智能管理系统,成为创新探索交易活动现场服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提升效率的客观需要。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和电子化交易的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各环节流程更便捷更快速,开评标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运行效率要求更高,必须通过减少和压缩现场管理服务中不必要的过程,提升运行速度。
(二)强化监督的迫切需要。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在交易现场出现不良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给交易现场监督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充分利用场地有针对性的设备设施配置,提升规范化管理效能,将成为加强交易综合监督的重要抓手。
(三)信息记录的现实需要。交易中心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在交易过程管理中权力相对较小,迫切需要能充分运用好场地设施设备,做到全方位的过程记录,特别需要加强重点交易环节的留痕管理和信息反馈。
二、主要内容
洪雅县结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交易中心”对场地的要求,投入资金278万元,建成智能总控平台,对交易业务区域实施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主要具有5个方面的特点。
(一)交易数据汇总发布。智能总控平台自动从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获取本地交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简单分析,实时将交易项目进度、交易信息、交易数据等通过系统传输到交易大厅显示终端,及时对外公布,便于各方交易主体根据需要对应查看并获取信息。
(二)电子设备远程控制。采用区域网络技术,智能总控平台将场内网络和电路进行连接,交易业务区域所有的电脑、显示屏、照明灯、监控等各类电子设备均能实现后台远程控制,通过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实现整体、局部和单一设备三个层级的开启和关闭等管理操作。
(三)现场视频实时监督。智能总控平台连接交易业务区域44组摄像头和拾音设备,设置监控视频实时传输,按对应权限在电脑、平板等终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实时查看。同时,系统支持监控视频的在线回放、重要环节的自动上传存储、场地分区域喊话对讲,有效提高现场监督管理的覆盖面。
(四)评标区域封闭管理。评标专家、监督人员等各方交易主体到场后,智能管理系统自动建立对应的人员卡片,自动匹配“项目、标室、时间”信息,通过对接身份核验、人脸门禁等设备,自动授予封闭区以及对应功能区域的通行权限。设置擅离封闭区系统自动警示系统,形成封闭区闭环管理。
(五)电子档案打包归档。智能总控平台根据交易系统中设置的交易时间,自动截取评审现场录像至华为云服务器保存,并根据电子档案管理要求,传输至线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刻录设备制作为电子光盘,自动分类保管,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档案打包归档方式相结合的安全保存模式。
三、取得成效
智能化总控平台的运用,有效促进了洪雅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现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项目进场交易更快捷,信息数据共享更优化,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评标专家等交易主体的认可和肯定。
(一)有效提升了场地利用效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提升了交易场地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评审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促进了传统服务方式到先进管理的转变,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交易中心场地面积不大的客观问题。(二)有序规范了场内运行秩序。智能化管理系统畅通了交易信息公开渠道,各方交易主体能在现场准确获取各类信息,准确参与交易活动。现场管理“物防”水平的大幅提升,促进交易活动秩序更加规范。
(三)有力促进了综合监督能效。智能化平台有效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全面完善信息留痕管理和档案管理,便于各类不良行为和违纪违规现象的追溯,加强了各界对交易工作的认可、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信任。
交易场地智能管理系统的运用标志着洪雅公共资源交易向智慧化管理转型升级迈出重要一步。下一步,洪雅县将以此为基础,逐步研发运用交易智库、综合分析、智慧督办等智能化管理功能,不断丰富和健全智能化、智慧化管理体系,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规范化发展,积极助力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