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明确基层点位布局。在全县现有乡镇(街道)设置20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撤并区域设置12个便民服务服务站,设置321个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被合并村保留255个便民服务点,建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服务基层网点全覆盖。
二是明确服务事项下放。形成《蓬溪县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村(社区)便民室(点)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一般乡镇(指8个中等乡镇和小乡镇)及12个便民服务站承接137项政务服务事项,重点乡镇(指11个大镇)承接154项政务服务事项,普安街道承接85项政务服务事项,村(社区)承接45项政务服务事项,乡镇(街道)“一件事一次办”34项,同时拓展“政务+金融”服务渠道,将水、电、燃气、银行等公共事业单位的部分服务功能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站、室),为辖区群众提供水电气缴费、手机话费充值、缴费、等服务,实现“政务+金融+生活”服务多配套,基本实现“村民不出镇(村)就能办成事”。
三是明确阵地建设标准。出台《蓬溪县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规范场地建设面积、入驻单位、标识标牌、窗口设置、便民设施等,致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平台。
四是明确服务人员配备。完成便民服务队伍设置,选派3名以上固定在编专职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选派2名以上相对固定在编专职人员到窗口工作,确保群众办事“有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