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绵阳市三台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分中心(下称中心)以争创四川省标准化规范化“示范交易中心”为契机,在省中心和市、县两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服务市场和各方交易主体为着力点,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四度”(便利度、规范度、满意度、廉洁度),打造规范高效、公正廉洁的交易平台,赢得了各方进场主体的一致好评和认可。1-11月,中心完成各类交易项目269宗,交易金额约1.64亿元,节约率约9.6﹪。
一、强化平台建设,提升便利度
一方面,不断强化硬件配置,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近年来,三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不断强化中心硬件建设。今年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和创建要求对交易场地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全新打造自助服务区、交易受理区、休息等候区,规范设置交易组织区、交易评审区、交易监督区和办公区,统一制作了标识标牌,添置、更换、升级了相关设备设施。总体来讲,目前中心场地布局规范科学,设备设施配备齐全,能满足各类进场交易活动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完善软件系统,持续推进电子化建设。中心坚持致力于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工作、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与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部门网站,搭建了网上报名系统,实现了网上发布公告、网上报名、网上收退保证金、网上开标、网上公布结果等功能。配合县财政部门,搭建了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将原政府采购申报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电子系统统一整合到“绵阳政府采购网”上,政府采购当事各方“一窗登陆”,实现采购“管理随身、服务随行”,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效率进一步提高,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结合工作运行,中心适时与软件公司对接个性化需求,部门网站和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相关版块功能日趋优化,各方主体使用更加便利。今年,承接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非招标方式)后,面对疫情和资格预审进场人数动辄6、700人的双重考验,中心定制研发签到查号系统,对现场人员进行有序分流;同时定制研发信用记录查询系统,1小时左右能快速查询6、700家供应商(投标人)在“信用中国”网站、中国政府采购网、四川政府采购网等的信用记录情况,并自动保存网络截图,汇总信用记录查询情况,缓解了工作人员压力,落实采购文件对禁止参加供应商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规范度
一是坚持应进必进。2014年,县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实施意见》,梳理了进场目录,要求全县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产、国有资产等6大类49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统一进场交易。二是注重信息公开。所有场内交易信息在指定媒体依法公开的同时,在三台县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同步公开,及时、准确、规范公示,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了竞争力。三是严格现场管理。中心按照流程管理模式运行,把交易过程细化为“受理、组织、评审、监督”四个环节,分权制衡。交易现场严格执行流程管理制度和现场管理制度,梳理交易主体现场守则、开标纪律、开标程序等近20余项现场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促进场内各方交易主体规范交易行为。
三、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满意度
一是落实细节。牢固树立窗口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政策和程序的宣传解释、编印各类操作指南、对易错易漏的环节予以温馨提示、场内热情服务等细节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平台公信力。二是限时办结。对要件齐备的交易项目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时限及时办结,对县上重点项目、扶贫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农业项目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及时办理。三是创新方式。疫情期间,采取“非急缓办、急事网办、必办约办”方式,对受理的进场项目,凡是具备条件能够网上办理的事项一律网上办理。畅通中心各股室电话、网络等联系方式,不能网上办理的事项尽量通过电话咨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理的先电话预约,确保疫情期间交易不断档、服务不掉线。四是减轻负担。免费发放采购文件,免费提供交易场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疫情发生以来,全面取消所有采购项目的投标保证金。同时,加强投标保证金和未到期履约保证金管理,确保保证金收取和退还规范、及时。用好政银合作机制,与三台农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广“政采贷”,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四、加强监督防控,提升廉洁度
注重内部防控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确保交易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就内部防控而言,中心预防与监管并举,力促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注重廉政警示教育,适时开展案例分析和廉政谈心谈话,观看廉政警示片,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筑牢干部底线思维。深挖廉政内涵,在中心走廊潜心打造廉政文化长廊,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并在各股室办公室上墙警示,让法纪意识、风险意识、规矩意识入脑入心。就外部监督而言,强化了综合监管,力促交易环境风清气正。县发改、财政、国土、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依法对相关交易实施行业监管。对交易现场发现的违规违纪现象,及时报送相关主管部门处理。同时,主动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充分利用部门网站、意见信箱等渠道,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随时接受服务对象的意见反馈和廉政监督、效能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