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行政审批局深入贯彻省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不断深化全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社区(商圈)、城乡结合部、园区、乡村等不同村(社区)结合实际和发展需求,以“政务+X”服务打通便民惠企通道。
一、 “政务+社工”细化服务网络。一是网格包保精准定位。以“三社联动”机制创新为抓手,设立“社工服务岗”、“志愿服务岗”42个,430人组成网格化帮办代办队伍,开展政务帮办代办2.2万人次。二是立足特色延伸触角。延伸“个性化”服务,北城街道依托网格建立4个“爱在转角”功能服务室,推出理发、衣服改补等10项贴心服务。大山坪街道依托 “爱上家园”小区治理智能平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和掌中。三是联动链接齐奏共唱。在主城区打造4个居民服务点,引进了3家社工组织驻点开展服务,结合8585000江阳便民百事通平台,形成“一中心多站点”服务结构,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帮办、跑腿代办、现场受理”服务模式,服务群众32.3万人次。
二、“政务+商圈”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打造 “一站式”商圈服务站。在佳乐商圈、报恩塔商圈和水井沟红立方党群服务中心,增设帮办代办、自助办理等服务区域,延伸税务服务、商事服务、社保医保服务等8大类、325项服务事项,融合政务和便民打造“一站式”服务驿站。二是设立“面对面”政企茶话间。商圈服务站设立“政企茶话间”,召开部门和企业的行业座谈会6次,现场解答商家咨询132个次,解决问题15个,收集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20条,通过面对面“化矛盾”、“话发展”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三是开启“零距离”加速度窗口。开设“企业服务”“一件事”等服务专窗,巩固“0”证明大厅成果,取消674项事项证明材料,通过“申报+承诺制”、事项前置审核、网上办理等,实现“马上办”占比68.73%,“一次办”占比97.81%,办理时限提速87.91%,办理承诺申报3.7万人次,前置审核4.22万人次,解答线上咨询10.8万人次,提升零距离服务质效。
三、“政务+金融”拓宽服务渠道。一是共建服务渠道。江阳区行政审批局与泸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商圈、镇街、村(社区)等179个便民服务点位联动辖区内各农商行网点开展城乡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并配备智能终端设备,不断加深服务渠道融合。二是互联服务内容。通过金融智能终端、“蜀信e”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步协调推进手机话费、学费、水电气费缴纳,医保、社保服务查询办理等23项便民服务的互联互办,实现网络便民政务与金融业务的闭环服务,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质效。三是共享服务模式。探索引入快递物流、通信、农资农具等服务,整合“乡村旅游一件事”、“农产品售卖一件事”等30项高频服务清单。在黄舣镇马道子村举行首场直播带货,观看量超2万人次,累计销售产品3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