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一直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当头炮、先手棋。近年来,筠连县以“营商环境标准化”为切入点,抢抓长江经济带、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标准化建设,创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先行先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筠连县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以创新驱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立意准。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利用筠连县在全市良好的现实标准化基础,坚持“敢于尝试、勇于突破”原则,于2020年9月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营商环境标准化”,并成功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国、省联创”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县。二是站位高。始终将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高度作为第一要务,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试点工作纳入县委十大改革工作内容之一,组织保障坚强有力,部门实施动力强劲。三是角度新。坚持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原理,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新的课题创新研究,脱离传统就事论事行为框架,以标准化为抓手,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创新改革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将先进改革措施经验固化,形成行为准则,确保经验可复制,成效可再现。
二、敢于突破,引领标准化理念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群众最迫切的问题,积极探索,找准改革突破口,探索出符合县域营商环境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一是在全国率先取消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发。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登记注册时,一并完成食品经营登记,实现审批时间从平均20个工作日压缩到即时办结,同时正制定3项事中事后监管相关标准,用“四个最严”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主动性,提升食品经营管理工作便利化水平。二是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住所(经营场所)告知承诺改革。申请人不再需要提供房屋产权或租赁协议,现场签订告知承诺书,仅用身份证即可进行企业开办,材料精简25%,审批时间由4个小时压缩至2个小时,最快记录为13分钟,创新实现企业服务“至简审批”模式。同时,配套制定监管标准,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抽查手段,将通过告知承诺取得许可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实现100%全覆盖监管,用“宽进严管”取代“先验后批”,为企业营造宽松、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三是积极探索“一件事”主题式服务跑通路径。将“主题式”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整合,制定15项“主题式服务全程代办”系列标准,改“点餐服务”为“送餐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增设代办窗口及工作人员,真正实现全省范围内服务跑通,综合时限压缩50%以上。四是研究探索工程建设项目许可改革创新。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管理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豁免”清单管理等改革措施,通过两大“豁免”清单管理,免除相关许可证办理,简化审批程序,有效破解项目开工难、审批慢等问题,力争实现审批再提速20%目标。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目前筠连县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率达到100%。
三、立足实际,健全保障机制求实效。为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积极健全相应保障机制。一是优化方案。把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改革部署同筠连实际相结合,通过摸底自查、改革意见征集讨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深入政策研究等方式,细化优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让改革措施更接地气。二是明确目标。找准标准化改革目标,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制和“每月一总结”工作制,实时掌握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传导压力推进改革。三是完善考核。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试点标准化考核管理办法,构建PDCA循环改进机制,坚持将上级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将工作落实考核与优化成效评价相结合,统一考核标准,确保标准化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