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大院子村李清才家中,村民兴高采烈地前来领取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今年69岁的杨昭泽,就是在农场打零工的老农之一,他说:“不干活时间过得很慢,到农场干活,活不重,还能为儿子减轻经济负担,看着土地不在荒草丛生,又能领到劳动报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他领到1500元工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望龙镇大院子村以传统的种养殖为主,该村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可利用的资源也是土地,全村有土地2384亩,但土地只靠种植庄稼,收益低,农民经济收入少,所以该村青壮年都到广东、福建、江浙一带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近几年,大院子村村两委除了为村民开展常规便民服务,为群众帮办代办事务外,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地区的一些方法,采用“土地流转+就业保障”的模式,为大院子村先后引进老板,成立了5家家庭农场及农庄一个,全村流转土地900余亩,涉及256户农户,每年发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用就达30多万元。流转土地的农户零风险零投入,每年每亩土地收益350元,还优先享有到农场务工的权利。
五个农场包括养殖肉牛的大安家庭农场;种养殖结合双循环的山溪家庭农场、华森家庭农场,专门种植荔枝和蜂糖李的雪花家庭农场,更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万客隆农庄。农场凡有用工需求,优先聘用流转户中的人员,确保不出村庄就能获得一份稳定可观收入,县农场干活一般不是重体力,比如除草、修枝、打药等,不是青壮年劳力都吃得消,照顾了一部分在家务农顾家不能外出务工的中老年人。杨昭泽就是这样,儿子考虑他年事已高,便不让他继续种地,可身为老农民的他,怎可会放弃他的土地,平时经常到各个农场打零工,那里需要人,他就去那里。据统计,农场带动就业20余人,季节性用工50余人。
华森家庭农场主李清才本身是大院子村村民,2012年因父亲年老、小孩还小需要他回家照顾。返乡的他,曾上望龙场镇上售卖、维修摩托车,但收入不稳定。2015年,他在村两委的鼓励、帮助下,在家周围流转土地开始搞种养殖业。至今,华森农场已流转土地600余亩,涉及村民100余户,常年解决当地村民10人左右就地就业,既有土地收益,又可以务工挣钱,还可以照顾家庭,该村很多年轻人都觉得这种模式好。
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大院子村两委又考虑该村年轻人的外出就业务工问题,今年,该村18岁以上55岁以下的有1400多人,而其中外出务工的有800余人,剩余在家的都是为照顾老人、小孩或者没有好的工作去向的。
该村两委在村便民服务室设置“政务+就业”窗口,既提供村民在本村农场的就业信息,又提供青壮年在外务工信息。目前通过村便民服务室“政务+就业”窗口联系,已有200余人在泸州、重庆成功就业,其中原贫困人口15人通过就业脱贫。他们的就业,不仅离家近,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
村委会结合泸州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放的就业信息,对接鑫恒人力招聘公司,第一时间为村民提供合适的岗位。大院子村六社村民杨小敏说:“刚毕业的时候,到处找工作都没遇到恰当的。偶然和母亲一起到村便民服务室办事,村干部们听说我有就业需求,立即为我推荐了泸州的几个大公司,离家近,目前我在泸州成像通科技有限公司就业。感谢村两委的帮助,让我就近有了稳定的工作。”
大院子村一社脱贫户龙宗泉回想之前的打工经历时说到:“以前为了工资多点,我们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离家远,还不能照顾父母。现在好了,通过村干部上门送岗位服务,我现在合江金田纸业上班,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平均每个月能到手5000多元,工资待遇好,还给我买了五险,离家也近,照顾父母也方便,感谢村上的干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