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行政审批局狠抓镇(街道)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打造点面结合、体系完善、服务高效的工作格局,不断深化便民服务建设,提升便民服务质效。
一、用好“四字诀” 服务更贴心
“亮”。通过亮身份、亮党员、亮承诺、亮形象,设置举报电话、投诉意见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外服务窗口设置岗位牌,公开展示窗口人员信息,通过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廉洁纪律,增强服务群众意识。
“听”。以社会满意评价及新都区民生需求为抓手,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采取问卷调查,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广纳金玉良言,建立共性问题台账30余起,提出问题整改措施24条,采纳服务对象意见建议47条。
“便”。全面整合政务资源,规范办事流程,变过去收受分离到集成流水办公模式,解决群众办事程序多、耗时长、效率慢等实际问题。实行硬件设施、办事事项、管理制度、运转机制、行为规范的“五统一”,增进办事公开、透明、简洁、高效。
“亲”。以亲民化理念为突破,推进社区、小区便民服务室(邻里驿站)的亲民化改造,下沉服务事项清单,兑现服务承诺,建立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微中心”,满足群众7×24小时办事需求,构建1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生活圈,实现全服务和服务全覆盖,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为群众“解难”。
二、助推三举措 为便民服务“强筋壮骨”
规范办事秩序,完善中心综合“一窗式”服务。聚焦民生领域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关键环节,按照“一窗受理、分类办理、集成服务”模式,在现有综合服务窗口设置基础上,按群众办事高频事项和类别进一步规范设置便民服务窗口,着力优化办事流程,精减办事材料,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中心无差别受理,实现全窗通办、全岗通办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办事群众进一道门,办成所有事。
强化镇、村联动,推进“全程代办”服务。围绕群众个性化、多元服务需求,以“全域通办”“同城跨镇通办”和“村村快办”为基础,整合镇、村便民服务资源,梳理镇、村两“全程代办”服务事项,以窗口为代办服务岗、工作人员及网格员为代办员,强化镇、村联动互动机制,拓展延伸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位,积极推行“办理+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办事群众只需一次性向窗口代办员提交所有资料和应承担的相关费用,由代办员全程代办群众申请事项,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实现花费少、更专业、效率高服务目标,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和便利。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围绕“党建+社治+便民服务”,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去行政化与服务便民化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思路,在党建引领下,将与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民政、就业、卫生、残联、医保、社保等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一站式”办理,不断拓展便民服务范围和内容,通过制作便民服务手册、公示办事程序、提供联系卡片,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切实提高社区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良好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