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便民服务中心“三化”建设,朝天区在一窗改革、转变服务方式等方面持续着力,促进政府职能大转变,使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一、科学布局,一网覆盖。对标《四川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指导手册》,编制该区《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工作方案》。指导各乡镇规范设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被撤并乡镇设置便民服务站,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被撤并村合理设置便民服务点,形成了“12+13+139+82”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服务站点全覆盖,避免群众办事多跑路。
二、能进必进,一门办理。不断给乡镇扩权赋能,把“建房、砍树、开店” 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下沉,纳入便民中心办理。统一梳理入驻事项260项,其中法定事项116项、赋权事项36项、公服事项108项。梳理出高频事项4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0项,村(社区)代办事项50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三、综合受理,一站服务。紧紧围绕“一窗受理”目标,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服务模式,分别设立“社会事务、民生事务、农业综合”等三类综合窗口,以及“全民兴商、市政公用、旅游服务”等特色窗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需到一个窗口、交一套资料,有效破解事项进驻不到位,群众办事往返跑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四、多元服务,一次办成。打破常规办事方式,全面推行 “一件事一次办”,积极探索“异地办”“上门办”“预约办”“定点办”等服务方式。目前首批50项“跨省通办”,34项“区内通办”,7项“上门办”服务事项已全面开通。
五、规范运行,一套机制。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用。严格落实窗口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窗口激励机制,定期评比“红旗窗口”“服务先锋”和“服务明星”,按年度对好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不断规范窗口行为,树立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采取“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方式,解决群众“多头跑、盖章难”的问题。
六、创优服务,一事多评。建立健全评价投诉机制,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有效改善窗口人员既办又评,不能客观真实反映群众满意度的现象。通过完善窗口评价装置、评价二维码、投诉电话、意见箱等渠道,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和投诉,不断创优服务,提升服务质效。截止目前,办件主动评价数为83.6万件,主动评价率99.98%,好评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