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是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试点区,在 2019 年底率先完成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后,强化“聚焦权力下放资源下沉、聚焦阵地提档队伍建设”模式,做深做实政务服务文章,全面推进“物理合并”催生“化学反应”。
一、聚焦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针对基层权责不对等、公有资产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推动权力真下放、管理真下移、资源真下沉。一是推进街道扩权赋能。出台全省首个区级《街道工作规则》,明确街道“8+10”工作职责,将街道职权从200余项减至106项。坚持“有序承接、按需下放”,赋予街道城市管理、市场监督、综合执法三大部门派驻力量的考核监督、指挥调度权,扩大街道在规划参与、重大决策项目、下沉社区事项、文明单位创评四个方面的权能。二是盘活镇村公有资源。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对调整改革后腾退出的办公用房、活动阵地进行分类处置,通过搭建交易平台、鼓励项目引进等方式,统筹作为便民服务点和村资公司、专合社、产业党支部、老年协会等活动阵地。目前,原村办公阵地作为便民服务代办点的有35个,为便民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聚焦阵地提档队伍建设。针对乡村公共服务短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改造服务阵地。按照“一个中心、三大功能(便民服务、信访维稳、综合治理功能)”定位,整合资金1745余万元, 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亲民化改造。新(改、扩)建村级便民服务阵地19个,对 26个社区办公阵地提档升级。全面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设置网格代办服务点81个,实现“就近能办、少跑快办”。二是打造便民服务队伍。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着力强基础、优机制、提能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基层服务干部队伍。按照“宜专则专、宜合则合”原则,选优配强城乡810名网格员队伍,实现“一员在网、事务通办、管理落地、服务到家”,确保有人办事、能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