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协调推动机制。完善行政审批、代办、帮办等服务工作制度,探索创新“并联审批、告知承诺、信用审批”服务手段,做到“业主未到、审批先行”。深化重大项目“红色代办”,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组团式”上门及“8小时外”延时服务。
二、做好要素服务保障。协调做好园区投资项目水、电、气、电视收视、移动通讯网络接入、不动产登记等服务保障,开辟便企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动态名录库,优化园区企业环评、安评、能评、法律、人才等中介服务,明确服务标准、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统一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三、开展特色个性服务。开展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企业开办、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服务及企业职工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户籍办理等公共服务,推动企业“一件事一次办”模式,协调相关部门延伸开展职工子女就近入学、购房、就医等代帮办特色服务。
四、优化设置园区布局。对已明确政务服务职能或成立政务服务机构的园区抓好人员配备、场地保障和制度建设。对未明确的尽可能整合、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对距离当地政务服务中心较近,没必要重复建设的,在服务大厅设立园区服务专窗,为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服务。
五、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推动企业登记、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服务事项进行网上受理、办理。持续深化“综合受理”服务模式,由园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接件,各级审批职能部门按职能分类审批,再由政务服务机构统一出件。
六、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做好惠企政策收集梳理,在园区服务大厅设置“惠企政策服务专区”,主动开展减税降费、产业扶持、奖励退税、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宣传,受理各类投诉反馈,开展“一企一议”解难题活动,及时回应企业生产生活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