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三化”创建工作以来,通江县围绕便民服务“赋能增效,方便群众”,创新“四办一跟踪”机制,打通便民服务“大通道”,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搭建平台,日常工作集中办。规范建设36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完成200多个被撤并村、聚居点的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升级打造,将水、电、气、电视、通讯等5项民生事项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一站式”受理办理。并通过“便民服务+电商”直销、快销通道,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事、致富不用愁。截至目前,办理民生事项119087件。
二是延伸服务,重要事项定点办。在全县3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常设退役军人、人社医保、民政残联、财政税务、卫生健康、农业综合、市监应急、村建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9个窗口,依托一体化平台,将25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和139项依申请服务事项集中进驻窗口,进入一体化平台规范办理,实行便民服务事项“一窗受办,一网运行,一体监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三是力量下沉,特殊群体上门办。乡镇(街道)从人社医保、农业综合等窗口挑选3名业务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便民服务小分队;在村便民服务室配备兼职代办员2人,为村社的老弱病残、留守妇女等代为办理不需本人到现场的便民服务事项,交由村便民服务室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由“坐候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截至目前,开展上门办206971余人次。
四是有效对接,法定假日预约办。在节假日期间,落实便民服务值班人员负责登记代办事项;在农户门上张贴“服务连心卡”,将办事人员姓名、联系电话、服务范围等印制在上面,方便群众预约。延伸服务窗口,逢“赶场日”便民服务“不休假”,在场镇的广场、客运站等场地搭建“便民服务台”,唱好“便民服务戏”,接受群众咨询,登记群众办事需求,保证群众能及时办好事。
五是注重实效,办理事项有跟踪。建立“4+1”跟踪体系,县纪委监委、便民服务工作县级管理部门组成一级跟踪体系;县级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主管部门组成二级跟踪体系;乡镇、村组成三级跟踪体系;从村民代表、乡贤中选出便民服务社会监督员组成四级跟踪体系。同时,实行行政效能视频“一日四查”,每季度评议一次便民服务工作,确保群众办理事项跟踪督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