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强化服务体系。以“党建+服务+业务”模式,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提质增效的“红色引擎”。工作人员按需配置,交易各环节有机衔接、分岗设权、协同管理。实现“一站式”受理、流水线作业、闭环式管理,极大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了交易服务整体办结效率。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始终在路上,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持续推动党建、服务、业务发展全面提高。
二是坚持开拓创新,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在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类项目均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基础上,房建和市政的监理类项目已实现“不见面”开标常态化,有效节约通勤费及投标文件制作费,今年以来累计完成“不见面”网上开标项目15个。采用异地远程评标方式,与崇州市合作完成以金堂为主场,崇州为副场的“金堂县市政道路及管廊设施建设工程一期(康力路)监理/标段”的评标工作,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要素区域布局优化。
三是坚持“两化”建设,切实规范交易行为。以“标准化”和“规范化”2个要点为抓手,严格贯彻执行《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流程规范》,不断完善现场管理制度。此外为进一步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行为规范积分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淮州湾高品质科创空间及其配套项目一期的2个施工标段,招标人主动采用“不见面”开标方式,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在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
四是坚持信息记录,切实保障“阳光运行”。建立项目受理、成交、保证金退还工作台账,对进场交易的所有项目实行全程留痕,加强对交易数据的监测、统计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项目交易的情况实行“每天及时报”“每周一汇总”“每月分析查”的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建立“立体化风险防控屏障”,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阳光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