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广“专员办”。建立联系县级领导、牵头部门、辖区镇街“一对一”服务项目机制,落实专办员负责协调项目推进全过程手续办理。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主题式服务”,开展许可辅导、许可磋商服务。二是推行“容缺办”。建立事项容缺清单,申请人因申报材料中非关键性材料存在缺陷或瑕疵、需补正或撤换的,实行“容缺受理”制度。三是推进“就近办”。将高频办理事项的初审、校核权限下放至镇街或村居,缩短办事时限。加强对已下放镇街公共服务事项的指导,确保基层接得住、接得好。四是推出“帮代办”。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按照“能够现场办理的当场办、不具备现场办理的全程代办”原则,依托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室,公布代办事项,明确细化政策标准、所需资料、代办流程、联系方式、结果反馈等内容。五是推心“无休办”。午间和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为群众提供“延时式服务”“无休式服务”,在窗口推出“党员午间奉献岗”和“温馨365服务”,主动接受预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