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后,三台县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便民利企”这个核心,狠抓便民服务点位布局合理化、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便民服务工作规范化,实现“一优两增两提升”,有效推动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一优”:优化便民服务体系。两项改革后,根据镇村建制设置,将原6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104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调整为3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46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构建起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主,被撤并乡镇便民服务站为辅的“四位一体”便民服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便民服务网点,便民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两增”:一是便民服务工作力量大幅增加。两项改革后,按照“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权力下放”的原则,采取“减县补乡”办法,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选优配强便民服务中心人员,由原来平均每乡镇4.5人增加到9.2人,增长104%,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力量大幅增加,保障了基层事情有人办。二是乡镇便民服务能力增强。改革后,通过扩权赋能,按照“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和“应放尽放”的原则,针对经济发达镇、驻地镇、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等不同类型镇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探索,采取“下放一批、赋权一批、委托一批”的方式,明确各类乡镇权力事项。将农村宅基地审批、个体工商户登记、林木采伐许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审批事项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将城乡低保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医疗报销等80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乡镇,其中经济发达镇芦溪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达到225项,一般乡镇达到210项。下放、赋权事项由乡镇实施并承担法定责任;委托事项由县级相关部门承担法定责任,乡镇负责实施。整合优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形成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30个“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微信扫一扫,材料准备好,办事网上跑”。通过扩权赋能,乡镇便民服务能力大幅增强。2020年乡镇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25.16万件,同比增长62.6%。
“两提升”:一是群众满意度提升。制定实施乡、村便民服务工作规范,把各项办事程序、办事须知、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进行全程公示,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进一步优化整合审批服务事项,精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压缩办事时限,减省办事费用。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整合开设“综合咨询、综合受理、综合审批”,细化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群众办事时间缩短45%以上,基本实现“村民不出镇(村)、就能办成事”。如企业开办事项由19项精减到10项,可全程网办,现场办证立等可取。全县便民服务工作群众满意率提升了1.3个百分点。二是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理念,将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镇村,拓展网上办事功能,创新搭建基层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专区,推行基层高频事项“不出村办理”,全面推行上门办、预约办、延时办、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新举措,创新开展“提前办、一码办、预约办”和办事窗口首席代表制,实现群众办事“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一网通办”,同时为基层群众办事提供上门服务、绿色通道和免费帮代办服务,切实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和跑动里程,群众的获得感大幅提升。清华书记在三台蹲点调研走访芦溪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前锋便民服务站、景福镇便民服务室、西平镇原五里村便民服务点时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