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江市资中县高度重视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梳理下放事项、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试点,不断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一、强化“标准化建设”,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社区)代办点建设。按照《资中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文件要求,全县22个镇便民服务中心、11个便民服务站,平均建筑面积164平米。场地布置规范,均为柜台式开放大厅,办公设施、信息化硬件设备配备齐全。完善了首问负责、AB岗工作职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容缺受理机制、好差评、投诉处理等制度,规范了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并已上墙公示。各镇相继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并建立了印章使用台账。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按照《中共资中县委组织部 资中县行政审批局<关于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代表点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和“十五个一”(即: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个公示栏、一个意见箱、一面形象墙、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个座牌/吊牌、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张便民服务卡、一套以上办公设备、一张网络、一张委托书、一个休息等候区、一张服务承诺书)的标准建设。制定了“四个三”工作机制,规范便民代办服务工作,“三个第一”抓时效,群众来访第一时间采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政策、第一时间办理事务,确保服务不拖拉;“三零目标”明要求,做到服务零距离、结果零差错、事项零积压,确保代办落到实;“三项服务”明职责,构建现场办结服务、全程代办服务以及咨询告知服务三条服务线,确保服务更精准;“三不纪律”划红线,明确代办员不能吃拿卡要、不能敷衍塞责、不能弄虚作假,确保服务不走偏。资中县已在银山镇金紫铺村开展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十五个一”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并逐步在全县推广,各项规章制度正逐步规范上墙公示。
二、强化“事项下放”, 拓宽基层政务服务范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解决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为导向,把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事项及时下放至镇、村(社区),按照《资中县下放至镇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资中县2020年村(社区)便民服务点服务事项指导清单》,向镇便民服务中心(点)下放公共服务事项67项,村(社区)指导清单56项,并逐步在镇便民服务中心(站)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公示。同时正在全县推广将群众关心关切的8个领域54项惠民惠农政策、办理流程、服务承诺、工作制度等在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公示上墙,并向村民发放通俗易懂的“便民服务联系卡”,代办事项、代办员信息、代办服务流程等内容一应俱全,一“卡”在手,办事无忧,实现服务信息“零盲区”。截至11月底,全县37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共为群众帮办代办约4.3万件,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强化“模式创新”,拓宽基层政务服务渠道。一是推行“四诊制”。日常受理“门诊制”,通过完善落实各项制度制度,做好咨询和办理服务,确保群众“一问就知,一看就明,一听就懂,一办就成”。特殊需要“出诊制”,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由便民服务队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指导与服务。急事特事“急诊制”,开设“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疑难事项“会诊制”,遇到复杂、疑难问题,积极联络有关部门,力促难题解决,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推行“预约制”。疫情期间,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力推广“预约办、上门办”。三是推行“网上办”。通过电话、微信、村村响、移动宣传车等多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网上办,掌上办”。四是推广“镇村联合办公”模式。积极探索推广在工作日的逢场天,每个村(社区)的一名村干部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站)集中办公,接受群众咨询、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等,解决了群众反复跑路的情况,让群众感受体贴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镇便民服务中心(站)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