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建“平台”。坚持“点位不变、数量不少、能力不减”的原则,在涉改镇(街道)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将被撤销镇(街道)原有的便民窗口,改为新镇(街道)的便民服务站。全区共建立12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4个便民服务站;推进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首批改造的凌家、朝阳、城东3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在改革后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便民服务点,在被撤并的59个村(社区)原办公地点设临时代办点。
二是定职责。便民服务中心直接办理镇(街道)权限内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初审审批权限在上级部门的审批事项,接受区级有关部门委托,提供咨询服务,代理代办有关审批和服务事项。镇(街道)农民工服务中心(镇<街道>农民工服务点)直接办理区级农民工服务中心在对应镇(街道)的服务事项。村(社区)便民服务点主要职责是为基层群众提供代办帮办服务,落实群众找村(社区)、村(社区)代理、到镇(街道)办理的工作机制。
三是明事项。编制《内江市市中区镇(街道)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清单》,明确人社、民政、卫计、医保等12个部门83项入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牵头清理区级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15项下放至镇(街道)办理。目前,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共98项,其中公共服务事项92项,行政许可事项6项,并明确镇级代办事项48项。编制《内江市市中区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服务事项指导清单》第一批24个事项,村级代办事项55项,指导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四是建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群只需排“一次队”、跑“一次路”,即可完成事项办理。建立健全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投诉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服务管理制度,对便民服务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对6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统一制作《办事指南》,共7万份已分发至便民服务中心。
五是抓落实。按“应沉必沉”要求梳理下沉镇(街)便民服务事项98项,实现就近办;审批程序简单不需查勘现场的办件,实行马上办;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责任制,落实好一次办;大力推行天府通办,实现掌上办;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提高网上办;走村入户开展流动办;赶集日定时定点集中办;为特殊群体,开展帮代办、上门办;为了方便群众,开展“容缺办”、延时办、邮递办。通过这些方便快捷的办理方式,真正实现“便民”功能,受到城乡居民的广泛好评。
六是强队伍。加强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力量,开展培训,形成上下一条线,增强便民服务合力,抓好镇、村两级便民服务骨干力量培育,以点带面,促进便民效率。以专题会、视频会、一对一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500余人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对便民服务工作人员奖惩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服务工作开展,形成比学赶拼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