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一套考核办法。健全完善《窗口单位及窗口人员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窗口业务与个人绩效考核、单位评先挂钩,每月逗硬奖惩,考核结果报送县主要领导、通报县级相关部门。建立镇(街)便民服务工作考核机制,督促各部门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管理。
二是规范一个服务标准。印发《泸县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建立窗口人员行为准则,从窗口工作纪律、服务用语、服务态度、服务仪表、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体系,加强服务规范、服务效率等方面监督,安装“好差评”评价器80台,企业和群众“好差评”评价6万余次,好评率达100%。
三是推进一批标准化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镇(街)17个,达标率为85%,落实奖补资金230万元。全县302个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为95%。
四是开展一个专项整治。围绕“动员部署、问题查摆、整改督促、建章立制”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推拖绕、懒散慢、事难办”专项整治,动员部署单位47个,制定自查整改方案22个,建立问题台账整改销号34个,涉及服务人员350名,辞退“工作不在状态、工作不积极主动、群众反馈意见较大”工作人员3名,调整窗口人员10名,诫勉谈话2人。
五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加强“全能人才”“全科窗口”培养,开设“业务大讲堂”,每周二、四下午开展政策培训17期。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一体化平台运用、一窗通办业务审批、公文写作”学习,参训人员达430人。成立企业服务专班,专题解决企业落地过程中存在问题,帮助迁入企业160户。实施“一企一策”,盯紧企业开工、建设、投产关键环节,及时协调解决试生产、投产等问题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