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县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示范交易中心”创建工作为契机,主动作为,对标先进,全面提升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2020年一季度,共组织实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7宗,成交价29580.85万元,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
一、延伸交易“前沿”。积极推进非必进场项目进场交易,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进场交易“零门槛”。利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农业站、林业站、水利站现有条件和设施,整合县、镇两级平台资源,并依托市县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2019年全县农村产权项目交易349宗,交易金额达3126.93万元。引导非国有控股或非国有资金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将拍卖、采购等项目进入平台交易,对非公有经济项目无限制、无门槛,2019年成功组织28个企业项目实施交易。开展政府采购分散采购,从专业角度对全县医疗药品、疫苗及医疗器械项目采购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稳妥规范推动此类项目进场交易达42宗,执行财政资金1294.67万元。
二、提升电子化交易水平。印发《高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内异地远程评标工作规则(试行)》、《高县公共资源交易开评标设施设备使用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等5项制度,夯实常态化开展跨省异地远程评标工作基础。2020年1月,在全市范围率先开展以高县为主场,云南水富为副场首例跨省异地远程评标。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广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平台,实现行政监督部门、业主单位、投标人实时远程在线监督,截至目前,已有54个项目通过该渠道接受了线上监督。积极对上争取资金33万余元用于交易场所软硬件设施改造,新增投标报价自助一体机、开评标信息显示屏、电子文件解码机、信号屏蔽干扰器等系列电子设备,为电子化交易提供完善的软硬件要素保障。
三、坚持品牌建设。自“两化”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梳理细化进场登记、场地预约、标书制作、信息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等6个环节共9项操作规范、6项服务规程、5项交易须知。完善并实施急难险重项目进场交易“先行受理、并行完善”工作运行制度、交易信息全程提醒、通用产品网上竞价采购、重大采购项目提前介入、中标通知书免费“快递送”、“清单式”预约服务、“全天候”服务、“一对一”导办服务等8项便民服务措施。建立了流程化管理环节负责制、投标人信用承诺制、不良行为企业及其负责人“黑名单”制、评审专家履职评价制、政府采购负面清单审查制、招标文件会审制等5项制度,力争打通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