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珙县全面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2018年1—8月,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38.59万件,办结38.59万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一、推进硬件“标准化”,筑牢政务服务基础。一是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投入40余万元,着力配套设施设备,统一功能分区,规范标牌制度,全面实现审批服务“一窗受理”。二是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达标”建设。对全县1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五统一”标准化建设并为其统一采购硬件设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到一级标准。三是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 “星级”创评。配齐代办人员、配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健全服务台帐和管理制度,确保各类事项办理到位。
二、推进审批“标准化”,落地落实改革任务。围绕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事项和办理承诺时限“三个100%”的目标,抓实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商事制度改革、精简办事流程和审批手续等工作,确保“放管服”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全县“最多跑一次”事项1403项,占比100%;“网上办理”事项1308项,占比93.43%;行政许可承诺提速90.34%。
三、推进服务“标准化”,全力实现便民利民。一是持续推进“全开候”政务服务。在县、乡镇(社区)、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全面推行“全天候”政务服务,将工作日13:00—14:30、17:00—20:00及节假日9:00—12:00纳入“全天候”开放服务时间,实现群众365天都能办成事,不断为群众办事增便利。二是全面开展“志愿者”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县、乡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业务咨询、办事引导、文明劝导、投诉处理及免费快递等服务。三是着力推进“延伸服务”。将“宅基地申办”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注度最高的169项行政审批或公共服务事项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并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实现全县 17个乡镇、266个村(社区)平台全覆盖,面对面为群众提供网上行政审批,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进一步做到便民利民。
四、推进制度“标准化”,强化制度保障。一是17个乡镇均由行政一把手亲自抓政务服务工作,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在窗口实行特殊绩效考核。全县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统一服务、落实绩效考核政策。三是对窗口工作中依法登记、规范服务,受到群众不公正对待时仍能从大局出发,圆满完成本职工作遭受委屈实行“委屈奖”。截至目前,县政务服务中心已为不动产、房管局窗口工作人员发放“委屈奖”5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