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高县畅通“三类办理”、推进“三个简化”、构建“三网监督”,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办事流程最优、服务速度最快、办事成本最低”的政务环境。截至目前,县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已达 100%,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 99.47%,基本实现所有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一、畅通“三类办理”,实现审批方式全优化。一是畅通网上办理。提升网上办理比例,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采取“窗口+网上”并行登记注册,推行线上线下“双告知”制度,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32 项、企业变更登记与注销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31 项、后置审批事项 148 项,实现企业名称预核、设立登记、变更、简易注销全程网办。二是畅通自助办理。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前提下,合并名称预核准和设立登记环节,实现当场办结;开设企业“一窗通” 服务平台,实行一表填写、一次提交数据,各部门数据同步采集、业务同步办理、结果实时共享的并联办理流程,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将办理时限压缩至 2.5 个工作日以内。目前,已完成企业名称自主申报 59 户、“一窗通办”27 户。三是畅通帮代办理。梳理代办服务清单,在村(社区)设置专职代办人员, 实行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行动不便上门办。针对残疾群众、高龄群众等开辟“绿色通道”,专人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目前,已为企业和群众帮代办事项 52 件。
二、推进“三个简化”,实现审批时限全提速。一是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在建设工程领域全面推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 对不新增用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在实行“多规合一” 基础上,探索“规划同评”,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改进方式方法, 全县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 90 个工作日以内(需报中、省、市审批的项目除外)。二是简化申请材料。按照“六个一律” 原则,全面清理涉及企业和群众的证明事项,取消证明事项共39 项,保留 25 项,并对保留的证明事项及时以清单形式对外公布。清单之外,不得要求办事群众和企业再提供相关证明, 不得擅自增设证明事项,确需新设的必须按照程序报审后纳入清单管理。三是简化窗口设置。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将涉及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业务的 8 个窗口单位进行整合,设立投资建设审批综合窗口;将涉及不动产登记业务的 3 个窗口单位进行整合,设立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将涉及企业设立登记业务的 4 个窗口单位进行整合,设立登记综合窗口。由综合窗口统一收取相关业务申请材料,实行“一窗办理”、并联同步审核,推进办理结果互认,提升了窗口办事效率。
三、构建“三网监督”,实现审批过程全监管。一是铺设数据监督网。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落实专人负责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做到“应录尽录、时时查看、及时催办”。该平台自 2018 年以来共受理 4890552 件,办结 4847682 件、办结率为 99.12%。二是铺设电子监督网。安装电子监控共计 108 个,其中省、市政务服务中心数据对接、同步观看视频共计 40 个(县政务大厅监控 18 个、乡镇便民中心监控 22 个),并于 2018 年年底将视频模糊、机器老化的监控全部更换为高清球机。每日安排 2 名工作人员查看视频监控不少于 2 次,将查看中发现的问题截图记录下来,由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印发月报表进行通报,并作为其当月绩效考评和年度目标考核的依据。三是铺设投诉监督网。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作风建设直通卡监督投诉电话、创文创卫监督投诉电话、大厅现场巡查等方式收集政务服务投诉问题,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每月召开研讨会议,积极开展办事群众诉求疏导化解稳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