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宜宾临港经开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主业主责,把服务企业、呵护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的,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构建让企业放心入驻、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广泛好评和点赞,促进了“4+1”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智能终端企业投产 80 家,2019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 82.2 亿元。
一、推进五大转变,全身心真诚服务。一是致力于转父母官为保姆员、转坐堂为上门、转协办为代办、转行政化为企业化、转机关化为扁平化等“五大转变”,成功打造一支企业服务 “保姆管家”队伍,结合全市“双千”活动,及时据实完善《重点企业对口服务联系表》,构建了“一对一”保姆服务体系,定员定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探索形成了《企业问题台账》和《责任分解台账》。二是为企业免费提供全程代办、审批、要素保障、中介、金融、法律政策咨询、综合协调、宣传八大服务。优化巩固公示服务机制、清单服务机制、全程服务机制、限时服务机制、个性服务机制“五大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服务企业台账,严格落实“一个企业一张表”,企业建设、生产、开拓市场过程中的问题都有专人负责,做到了“企业甩手、政府跑腿”,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豪博讯光电有限公司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到了“十五证合一”营业执照,格莱特项目比预计时间提前 3 个月投产,朵唯项目签约到投产用时不到 5 个月。
二、聚焦发展短板,全方位优化环境。一是高位对标优质营商环境要求,全面梳理服务不高效、配套不完善的短板,全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精简、整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6 项,实现国税和地税、土地和房产 “两证合一”,工商登记“一窗受理、信息互认、同步办理、多证合一”一站式服务;率先实现“十五证合一”,企业注册实现2.5 个工作日、最快1小时可完成目标。二是按照缩短流程、功夫不减的原则,及时优化了兑现流程,及时解决扶持政策兑现时间长的问题。三是聚焦企业家和工人“人”的需求,全力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园员工宿舍有效满足员工住宿需求,422 间人才公寓有效满足企业高管生活需求,浙商新天地、众生商业广场、西部食品城等综合配套项目为各类人员提供了全面优质的生活服务。
三、强化保姆意识,全过程排忧解难。一是根据企业落地、建设、投产、运营全过程需求,围绕手续办理、生产要素保障、融资需求、市场开拓等方面重点,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帮助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5500万元,小微企业普惠性退税51692万元;协调银行为27户智能终端企业授信6.49亿元,为22户企业发放退税扶持贷款2.72亿元;全水电直购电园区政策为企业节约电费约1000万元以上;正在积极探索“订单贷”、“在建工程贷”、“风险共担基金”、新型“园保贷”等融资模式。二是协调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开设“现代学徒制”培训班,市内公办职业技术院校 1000 余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今年以来开展区内企业专场招聘 156 场,就业人员上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