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安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责任意识,秉承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的鲜明态度,用实际行动送出三个“礼包”,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民营经济为江安打造宜宾东向开放桥头堡、建设川南三产融合示范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宜宾加快建成民营经济强市和全省经济副中心构筑“江安强支”。
一、以“政策包”措施落地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一是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先后印发《中共江安县委江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安县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江发〔2019〕1号)和《中共江安县委办公室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安县2019年“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办〔2019〕50号)等文件,明确一系列有针对性地举措,积极回应企业关切,瞄准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着力破解我县民企发展的瓶颈制约。二是加强服务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民营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每年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贴息、综合评比激励、培训以及促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三是健全人才引进流动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培育人才,对企业所需的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在落户需求、人才公寓、配偶工作安置、子女教育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予以保障,企业可参照《江安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执行相关规定。同时,对民营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可到相关民营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企业发展。
二、以“服务包”落实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积极开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做到一般项目及时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特别办。二是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 。今年以来,共深入民营企业、工商联等30余次,积极宣讲政府服务民企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搜集、整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台账102条。三是充分发挥窗口工作人员“连心桥”作用。组织县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积极为企业提供办事指南、政策咨询,全方位服务企业。四是创新开展“橙商有约”活动,建立政企定期联系制度。通过惠企政策解读、创业故事分享、企业管理探讨、自由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广大企业获得详尽且权威的政策解读,让广大企业家们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社交服务平台。
三、以“监管包”高效推进民营企业高速发展。一是出台《江安县政商交往“六着力”“七坚持”“十二禁”正负清单》。从“可以做”“禁止做”两个方面25条入手,鼓励大胆与企业家交朋友、主动向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明确禁止接受红包礼金礼品、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等有害政商关系的不良行为,划清政商交往红线,构建敢“亲”真“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二是抓干部作风建设,加强明察暗访力度。会同县纪委监委、县委纠正“四风”办、县巡察办等部门建立健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长效督查机制,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重点是政务大厅等窗口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坚决打击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为政不为”行为,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目前,共开展2轮督查,发出“红、黄、蓝”督办清单15张,限期整改问题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