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利当计天下利,减权限权增活力”。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深入贯彻中、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神,全面践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宗旨,坚决执行“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的要求,始终坚定“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的决心,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2018年,先后推动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项目秘书制、社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创新改革落地,为推进罗江高质量发展,全力为德阳打造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新的力量。
一、紧扣一个目标,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近年来,罗江区紧扣“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下放区级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减轻企业负担。
(一)民生事项实现“群众身边事身边办”。2018年,罗江区将涉及群众个人的32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至乡镇办理,在乡镇便民中心即可完成受理、审核、审批、打印证照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下沉到镇、村能够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共有113项,涉及群众个人的事项基本实现了“身边事身边办”。
(二)工业项目实现“园区事情园区办”。全力将经开区打造为政务服务“特区”,率先成立区行政审批局经开区分局,制定出台下放工业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工作方案,将涉及工业企业的26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至经开区分局办理,企业从登记注册到施工许可证全程在经开区分局办理,实现了“园区事情园区办”。通过权力下放,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经测算平均一个项目将至少提速90天,减少企业成本30万元左右。
二、落实两大举措,最高效率服务于民
(一)推行项目秘书服务,实现“一次都不跑”。将项目秘书队伍与行政审批局经开区分局有机结合,全程为企业代办非网上审批的服务。项目秘书负责提供审批事项所需资料清单,企业按照清单准备完善交项目秘书后,由项目秘书为企业全程代办审批服务,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结相关审批。依托全省统一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属于网上服务的,由项目秘书帮助指导园区企业全程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整个登记流程申请人与受理审核人员“零见面”,实现“一次都不跑”。
(二)畅通群众办事渠道,实现“最多跑一次”。坚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升级改造公众微信号“罗江政务”,在实现审批服务事项查询、咨询、投诉、预审等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公积金、社保、医保、水、电、医院预约挂号等涉及民生的功能,方便群众办事不出门。推进网络视频踏勘。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查看了解现场情况,同时将服务前移到申请办理前,指导申请人进行现场完善,提高了踏勘的一次性通过率,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健全三项机制,最优环境营造于民
(一)健全审批机制,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推行“资源共享、电子审图、联合会审、容缺预审、超时默认”等审批机制,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4项、行政审批环节280余个、压缩行政审批时间2/3以上。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形成了建设前、建设中、竣工后、投产后四个审批阶段,构成了企业审批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对四个审批阶段的具体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流程优化,制定了涉企审批标准化清单,供企业项目秘书照单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推行企业信用承诺。企业按照“承诺制”改革的要求,对部分审批手续进行信用承诺。企业在完成施工图审查备案阶段之后,即可进行开工建设,其他审批实行“边建边办”,所有手续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全部办完。目前,园区企业按照“承诺制”开工建设的共有28个项目,“百日开工”承诺正逐步向所有企业推行。
(二)健全会商机制,最大程度加快问题化解。建立项目秘书团队,专人负责园区企业问题收集并建立台账。构建多级会商机制,简单性问题由项目秘书现场处理,一般性问题由园区内部研究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性问题由园区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特别重大问题由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或工业经济重点工作专题会研究解决,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健全监管机制,最大力度落实监管职责。实施全程监管制度,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同时,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指导并督促各企业按照规范施工。建立“叫停”机制,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企业未按照承诺施工的,一律责令其停工整改,并要求立即办理相关手续。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取消其享受承诺制服务的资格,严格依法查处,并将其纳入诚信系统“黑名单”。
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推行放管服改革,既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又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唯有拿出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魄力,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力营造质量最优、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才能为推进罗江高质量发展,全力将德阳打造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