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行政审批局作为攀枝花市首个行政在运行一年以来以“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为抓手,探索推行“123456”审批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行政审批事项更少、程序更简、速度更快、服务更优的改革目标。
一章审批,办事群众“少进门”。东区行政审批局组建后顺利承接16个职能部门152个大项、518个子项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一个流程办好“一件事”的标准,建立起“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闭环运行机制,群众办一件事只需进一次门、交一次材料、对接一个部门,彻底打破了“公章长途旅行”、“多头跑、来回跑”的窘境。企业开办时间由26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进一步整合审批职能,将原社会事务、卫生城管、投资建设的审批窗口合并为社会事务审批一个窗口,真正实现了“一窗通办”。
两个精简,市场准入“少设限”。一是持续“减材料”。通过推行商务秘书企业托管、大型国有企业、专业市场集中备案登记、合并关联事项重复点、电子证照复用等方式,重点整治审批材料重复提交、循环认证、奇葩证明等疑难问题,办事材料进一步精简,企业设立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8个子项实现材料精简。二是不断“减环节”。依托行政许可权高度集中的优势,创新推行“主题式”、“套餐式”审批和分门别类定级审批等机制,积极推进简易注销登记、证照分离、“三十三证合一”等改革试点,全面精简压缩流程环节。目前,已有51个主项、192个子项实现审批层级压缩。
三快渠道,行政许可“少等待”。积极推行“书面承诺、容缺后补”等便民措施,变“反复跑”为“一次跑”,打通审批受理“快车道”;创新推行“网上审批+快递送达”不见面审批模式,变“面对面”为“键对键”,打通审批审核“快车道”;推行“联合审查、套餐审批”的工作模式,变“接力跑”为“齐步跑”,打通审批办理“快车道”。目前有14个大项、40个子项可开展联审联办;9个大项、12个子项进行“容缺受理”;477个子项实行全程网办、占总数的90%。
四办服务,企业群众“少跑路”。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难点痛点,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引导引领推进“一次办”。全面清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制作形成“让群众看得明白”的办事指南;开展综合平台服务,提供全模版样例下载,实现483项审批服务一次性办理,占总数92.4%。二是强化综合服务推进“马上办”。采取跨股室业务整合、“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方式优化审批服务,114项审批服务实现当场办结,占总数22%;三是强化融合互动推进“网上办”。开发建设政务服务掌上网办大厅,探索创新“市场准入+银行”模式,创新融合各种QQ群、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移动终端全程办理,实现477项审批服务全程网上办理,占总数90%;四是强化资源整合推进“就近办”。以三级政务服务窗口为基点,建立75个便民服务点,实现2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跨街道(镇)就近全域通办。
五个清单,标准指引“少歧义”。扎实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对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标准、材料进行全面梳理,编制行政许可事项、环节、流程、权责、监管“五个清单”,分类制作审批事项样本样表、审批事项流程图,现场踏勘标准指引等,使各事项、各环节、全流程具有标准可依,一方面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另一方面进一步压缩审批的自由裁量空间,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开办的过程中少走“冤枉路”,降低筹建成本。
六项制度,审批监管“少扯皮”。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重大审批事项工作会商、行政审批联合现场踏勘、行政审批审察员、行政审批观察员等六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审批和监管部门职责权限,加强审批与监管部门信息对接与工作配合,形成审管协同联动合力,共同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