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综合新闻 > 区县信息

成都市龙泉驿区建管结合做强做优政务新媒体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8 15:25
浏览 次

在“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龙泉驿区积极主动融入到新媒体大潮中,搭建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抖音等“两微多端”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已成为龙泉驿区政务信息公开、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的“党政麦克风、群众百事通”,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融合发展,形成“两微多端”“大合唱”

一是做优极核牵引,唱响主旋律。以官方微博“天府龙泉”、官方微信“见证龙泉驿”、官方融媒体APP客户端“驿直播”作为“两微一端”龙头极核,发挥首位作用,形成一马当先之势,引领其他官微竞相发展。二是做大部门梯队,构建多声部。联动区级部门和街镇乡建立政务微博微信账号,以在全省全市行业系统排名靠前、群众认可度和喜爱度较高的优秀官微为极点,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实现多点多极发声;构建全区政务新媒体矩阵大厅(50余个微博账号),开通公安、卫生、交通等网上咨询办事项目,实现“一号进入、尽知龙泉”,满足用户足不出户查询办理事项的需求。三是做强矩阵延伸,奏响协奏曲。2018年6月,我区开通了“见证龙泉驿”抖音号,开辟了政务发布和新闻报道的新阵地,不少原创视频迅速走红。其中,针对7月2日成都暴雨突发事件,收获了超过108.2万的播放量、4585个点赞数。

二、多方联动,构建舆情应对“大格局”

一是事前抓平台建设,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区、区级部门和街镇乡、村(社区)有机结合、整体联动的三级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明确了平台运维管理主体责任,强化了平台系统和网络内容安全建设,为舆情处置夯实了平台基础。二是事中抓引导回应,构建联动处置格局。新媒体引发舆情后,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分工开展工作,涉事主体立即着手展开调查,核实真相。区网信办针对舆情特点及走势,指导涉事主体通过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公布客观事实,并根据事件发展和工作进展发布动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原则上重大舆情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其他网络舆情48小时内回应)。与此同时,全区网评员在区网信办指导下开展预设话题网评和引导工作。三是事后抓后续跟踪,优化网络舆论环境。后续跟踪主要是消除危机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和影响。事后,要对事件进行跟踪,查明产生舆情的原因,完善管理措施;借助舆情影响力做正面宣传,用积极发声重塑政府公信力。

三、完善机制,促进媒体管理“大提升”

一是建立“立体管控”机制,保证矩阵运行安全。实行账号开通、注销备案登记制度,单位开通、注销账号必须报备,实时更新全区账号数据库;实行巡查通报制度,每季度巡查全区政务新媒体矩阵,不定期随机抽查,实时通报各账号运营情况;实行账号、设备专用专管制度,账号密码专人专管,技术设备专机专用,禁止公共场所登陆、自动模式登录,离开时账号必须及时退出登录。二是建立“四审四校”机制,保障矩阵内容安全。信息发布形成编辑初审初校、编辑之间互审互校、科长把关审核、分管领导最终审定四级审校程序,确保发布内容安全。三是建立“星级分级”机制,促进矩阵良性发展。坚持建管并重,建立星级政务新媒体分级制度,实行季度星级排名通报,评选“龙泉驿区十大政务微博”,取缔僵尸账号60余个,促进了三级矩阵官微良性竞争、提质发展。四是建立“限时响应”机制,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服务类账号严格落实 7×24 小时值班制度,实行专人办理网民诉求。原则上工作时间 1 小时内响应,非工作时间 8 小时内响应,一般性问题 24 小时内解决、较难问题 48 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 72 小时内解决,暂不能解决的及时说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