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以渠县经开区为试点,创新构建“政务服务+法治护航”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审批事项极简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法治保障体系化“三化协同”,全面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法务事一站办”,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标杆,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系统集成,打造“全要素”服务平台
一是定目标搭框架。为聚焦法治赋能“企业敢干”,打破以往惠企暖企工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状态,集合所有涉法资源,推动园区形成“一庭两中心四站四室”运行构架,确保建成全省法治功能最全、服务质量最优的法治园区。二是定职能夯平台。依托政法各单位及人大、政协、纪检等部门相关职能助力平台建设,设立巡回审判庭,在园区增值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两个中心”,整合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法律援助及民事检察团队入驻或轮驻;组建人大代表、社保服务、营商环境观测、公安护企四个“连心站”,建好政协委员、心理咨询、警务、网格四个“工作室”,服务事项贯穿执法、司法、普法全过程,为企业和产业工人提供更加可感可及的“法治大礼包”。三是定专班勤调度。涉及单位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组成法治园区建设专班,协调联动法治园区建设工作。各单位选派法治素养高的精兵强将,采取固定入驻或轮驻形式,形成法治园区运转专班,坚持“园区吹哨、部门报到”,第一时间联动响应、上门服务。
二、精准量服,供给“全周期”伴随服务
一是需求大走访。深入园区开展“企业大走访、法治促发展”活动,“面对面”了解不同类型企业法治建设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法律需求,征集意见建议,分门别类汇总梳理,通过专班会议等方式议措施、出良策、快反馈,在摸清企业诉求的基础上针对性推出涉企法律服务项目清单、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二是法治大体检。统筹全县社会律师和公职律师资源,为园区内120家企业“一对一”指派免费法律顾问,用好“线下+线上”体检模式,线下集中开展法治大体检50余场次,线上企业通过渠县司法局“賨法一键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智能化评估法律风险、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后台200余名律师资源,模板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卡点、风险点分类指导,并发出《体检报告》,用专业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执法大监管。以企业和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为抓手,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目录五清单”,300余项清单内容通过二维码在园区法治广场公示晒单,接受企业监督。坚持“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事前报备、事中留痕、事后评价,对涉企执法全过程监督,让企业安心生产。四是纪检大护航。创新设立营商环境观察员、体验员、护航员89名,在园区轻纺服饰产业联盟等地建立营商环境监测站点31个,将“全程跟进”与“事后问效”相结合,“驻点监督”与“多方联动”相结合,发现问题37个、立行立改23个,做到企业有诉必查、查必有果,多维度共同护航企业发展。
三、全面保障,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
一是“以法筑巢”招大引强。坚持“多点发力、同频共振”服务理念,将单纯的事后法治服务向跟踪服务、配套服务、延伸服务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法治动力。前置介入园区招商引资、协议拟定谈判和法制审核,编制重大招商引资、一首两重产业项目落地等四个标准化“协议模板”,全流程护航招引项目签约、落地、投产。二是“以法惠企”可感可得。统筹调度行政审批、税务、人力资源等10余个部门靠前“配菜”,依法下放40余项行政权力至县经开区,授权使用“行政审批2号章”,配套72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出台“工业16条”“轻纺服饰10条”,大力落实稳商优商政策,开展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绿色通道等保障企业敢干“八项行动”,累计“送法进企业”100余场次。三是“以法润心”试点示范。打造园区“法治矩阵”,组建“賨善普法团”,编印“法律进企业”普法口袋书万余册,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将法治浸润融入日常。举办依法治企工作会暨法治大讲堂,选树11家“诚信守法企业”和11名“企业法治带头人”,示范率带园区企业、高管、产业工人把法治素养提升贯穿生产经营始终,持续提升依法经营、合规发展能力,以法治护航助力工业园区企业实现达州本土民营企业500强“零的突破”。
四、点面结合,提升“全流程”企业感受
一是提升企业认同感。出台《宕渠法治园区建设运行方案》,定期沟通调度,召开调度会20余次,形成“一庭两中心四站四室”运行构架。法治园区被评为第四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是全省6个涉企宣教基地之一。作为全省首批25个优秀法治品牌面向全国展播,入选全省法治文化阵地地图。二是提升企业安全感。深入园区开展大走访活动,针对性推出涉企法律服务项目清单20项、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18项。通过“法治大体检”对企业开展指导1000余次,为200余家重点企业发出《体检报告》,园区警情数、发案数同比下降35.6%、29.8%。坚持涉企行政执法“一季度一评查一通报”,累计评查案卷200余件,发出评查通报8期,倒逼行政执法部门将审慎包容、柔性执法落到实处。三是提升企业获得感。受理园区企业行政复议申请7件,通过调解和解结案3件。涉企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多元化解,一次性调解成功率达96.3%。以法治助力园区内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引进服饰项目48个,入驻规上企业32家,形成服饰品牌120个,产品出口31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