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多措并举“堵六洞”
潜心打造廉洁交易服务平台
一、规范管理服务堵“制度漏洞”。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现场管理服务标准和现场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进场交易主体身份查验、现场信用管理、负面行为通报、隔夜评标等管理制度,适时更新服务流程、服务指南,并上墙公示和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推动实现现场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不定期排查交易环节廉政风险点,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关键岗位AB岗“双复核”“双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服务操作规范和项目保密制度,同步引入法律顾问评估,不断加强内部监管制约。
二、完善基础设施堵“空间漏洞”。优化交易服务大厅区域功能,将交易受理、开标、评标等区域进行物理隔离,减少人员交集风险。推行“分散评标”管理模式,实现同标室不同项目、同项目不同标室的“工位制”异地远程评标模式,同时开辟评标专家通道,杜绝评标专家与其它人员违规接触,尽可能确保专家公正、公平、独立进行评审。完成市、县(区)交易中心远程异地评标会商系统搭建,办公区域部署云桌面操作系统,配备国产化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交易管理服务更加系统化、场景化、数字化,确保交易服务更加安全高效和交易数据真实完整。
三、优化平台功能堵“系统漏洞”。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各类进场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水平,实行交易项目进场登记、场地安排、在线投标、打印获取成交通知书、签订合同等在线办理。应用“招投标+金融”的电子保单保函金融服务平台,完成资阳市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本地化工作,实现系统数据存本地、服务器部署本地,逐步实现交易全流程云端办理、线上留痕、可溯可查。建立系统登陆使用台账和操作日志,严格系统账号权限统一分配管理,签订安全责任书,上线运行CA互联互通驱动4.0,不定期开展攻防演练,加强防火墙、waf等网络安全防护,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加强安全防护,不断提升系统安全水平。
四、深化异地合作堵“区域漏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跨区域交易,不断打破本地“专业户”“老熟人”现象,先后与成都、重庆等地交易中心签订《党建结对共建合作协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三跨”交易,在省内率先探索实现市域内“工位制”远程异地评标、跨市域远程异地评标、采购人远程异地开标和省市县“三级联动”远程异地评标以及“本地受理+异地交易+远程异地评标”跨省交易等新模式,创新推出开标、评标地点“双定制”和“四共享”服务举措,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不断增加串标围标难度和成本。
五、严格现场见证堵“监督漏洞”。加强交易现场全过程监督管理,搭建360°全覆盖本地音视频监控系统,成功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在线电子监管平台对接,实现现场监督和在线监督同步监控,并依托本地音视频监控刻录系统实时自动刻录项目现场交易场景。创新实行交易现场“见证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交易行为进行全过程智能监测和预警,建立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台账,对违法违规行为如实记录和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积极协助调查取证,视情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六、培养廉洁队伍堵“思想漏洞”。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制定廉洁从业、行为规范、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以及服务流程、标准和要求,规范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以权谋私。坚持“集中+自学”的方式,加强业务知识技能、法律法规、党规党纪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干部职工思想境界,保持廉洁操守,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依托中国“两弹城”、天府家风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开展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警示和廉政谈话,定期开展关键岗位人员轮岗,缩小廉政风险空间,培养一支公正、廉洁的高素质交易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