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以“微服务”打造政府采购代理新生态
近年来,广元市聚焦政府采购开评标环节所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在提醒服务这一“微服务”上发力,积极助力相关主体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全程规范操作流程、有效规避交易风险,全力构建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大环境,成效显著。
一、主要做法
(一)拟规范,建制度。一是针对供应商常见的诸如忘记参与项目开标(开启)、不熟悉操作流程、无精力长时间在线等待参与谈判(磋商)和报价等问题,制定了《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项目开标(解密)及评审过程供应商应知信息电话通知制度》,于项目开评标过程中通过电话通知的方式为供应商解决难题。二是鉴于采购人监督人员不熟悉监督流程、资格审查小组审查不专业、评审委员会履职不到位等服务对象的常见问题,制定了 3 类《工作规范(一次性告知书)》,为相关人员提供规范指引与重点提醒。三是制定《内部沟通反馈问题管理制度》,保证相关问题、建议等能够得到及时地收集、整理、移交和处理。
(二)详告知,勤通知。积极围绕供应商做好程序告知与信息通知等服务,坚决做到有需必应,应通知尽通知,电话通知率一直保持在100%。一是及时提醒登录解密。在开标(开启)环节,以文字形式着重强调响应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旦发现未及时解密的情况,立即拨打电话,提醒供应商及时参与,以防其因失误而被淘汰。二是当供应商资格性或符合性审查未通过,需要回复澄清或说明,或者需要参与谈判(磋商)、报价、演示时,会通过电话通知其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参与,大幅降低了供应商在线等待的时间。三是详细告知评审情况。在“四川省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自动生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格审查、符合性审查、详细评审汇总表、评审报告、中小企业声明函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成交供应商报价表、评审专家到场签到表等详尽内容。四是及时公告优惠政策。把“政采贷”有关政策及办理流程作为结果公告的附件进行公告,方便成交供应商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减轻融资压力。
(三)讲规范,重提醒。积极针对采购人监督人员、资格审查小组、评审委员会做好规范讲解和易失误事项提醒服务,坚决秉持“逐一讲规范”“全员做提醒”的原则,实现项目覆盖率、人员覆盖率均达100%。通过书面告知的形式,对三类人员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流程逐一进行讲解,同时着重强调容易出现失误以及需重点关注的事项,并要求大家签字确认。以此确保所有参与人员对工作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对易发生失误事项有充分的警醒,对严格履职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抓复盘,促提升。在项目开评标结束后,及时进行复盘,做好总结,并依据《内部沟通反馈问题管理制度》反馈相关人员,也为定期更新《政府采购项目代理负面清单》做好准备。一是复盘问题。建立《开评标服务和管理问题或建议清单》,整理问题或建议35条。通过深入分析成因,深挖问题根源,找到解决路径12条,确保了相同错误不重现,相似挑战能预判。二是复盘经验。及时对服务和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高效策略予以记录、总结,创建“实践经验库”1 个,整理经验 20余条。三是复盘流程。严格审视操作流程,确认每一环节是否设计合理、衔接高效、没有冗余步骤。及时更新服务流程图4个、工作规范4个,进一步规范了流程,提升了质效。
二、取得的成效
(一)开评标失误无一发生。实施“微服务”以来,开评标准确率得到有效保障,未发生一例失误。一是未发生一例供应商在项目开标(开启)环节没有完成解密的情况。二是未发生一例供应商在谈判(磋商)、演示、报价、澄清等环节没有及时响应而被淘汰的情况。三是未发生一例供应商质疑结果公告公示内容的情形。四是未发生一例资格审查或评审错误的情形。
(二)开评标效率显著提升。一是项目开标(开启)时间大幅缩短,由原先的平均 20 分钟左右减少至如今的不到 5 分钟。二是供应商中途响应谈判(磋商)、演示、报价、澄清等的时间显著减少,从原来的每个环节平均30分钟左右缩短至现在的不到10分钟。三是资格审查小组、评审委员会的审查(评审)效率显著提升,相较于原有水平,平均效率提高了20%左右。
(三)市场主体满意度不断攀升。看似一项不起眼的微服务,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供应商、资格审查小组、评审委员会等市场主体解决了他们最为关心、最为担忧的问题,故而受到了他们的一致称赞,赢得了他们日益增多的肯定。自从开展提醒服务以来,未曾出现一例因开评标组织和服务而引发的质疑或投诉,为构建良好的政府采购代理服务大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