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打造冷水鱼产业生态圈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新名片”
雅安市立足二郎山冰雪融水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优质生态禀赋,在天全、荥经等地开展围绕冷水鱼产业生态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推出冷水鱼产业“一件事”,构建以产业圈层发展为纲,基础政务服务为线,增值集成服务互补、跨界集群服务赋能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形成“基础政务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生态产业链集成服务--产业生态圈集群服务”四个同心圆圈层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化向增值化、集群化迭代升级,赋能产业生态建圈强链,强链富圈。
固本培元,夯实基础政务服务。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亲民化基础上,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进一步夯实基础政务服务,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制定生态圈层改革方案。编制《雅安市生态经济圈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案》,以天全县、荥经县、芦山县 、宝兴县生态经济圈为核心,构建生态服务型政务服务圈层,建立“市级主导、县区主抓、部门联动、政企协同”的多层次、多方位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制定生态经济圈层政务协调联席会议机制、优化重点项目审批机制,突破县域限制,跨区域一体化推动政务服务和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三是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制定生态经济转化增值化服务拓展机制、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机制,营造生态经济圈层协同高效、服务便捷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助力打造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串珠成链,构筑产业链增值化服务。一是嵌入政务服务事项。立足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聚焦冷水鱼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需求,围绕项目、法治、政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安全生产、兜底服务等12个领域梳理服务事项,将76个重点政务服务事项嵌入“冷水鱼产业”服务链,叠加特色增值服务,形成涵盖101个事项的“冷水鱼产业一件事”服务事项清单。二是嵌入特色审批服务。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在产业链前端嵌入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审前事项,开展“手把手”审批前业务指导、现场预勘、风险预评,帮助企业破解落地难问题,实现5个工作日完成243亩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手续、2个工作日完成拦河坝行洪论证、水工程规划许可等手续办理。审批中,实行精准服务,根据养殖类型灵活调整审批速度,推出“绿色”即时办、“黄色”一次办、“红色”提速办模式,确保项目快速推进。三是嵌入产业综合服务驿站。在产业园区设立鱼子酱、冷水鱼产业等嵌入式服务驿站,配置专家型产业服务队伍,设置综合受理、商事、金融等13个服务板块,实现“企需我应”24小时不打烊、一站式集成服务,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强链富圈,构建产业生态圈层集群服务。以冷水鱼产业链增值化集成服务为原点,积极辐射带动“涉鱼”产业跨界结盟发展。一是推动“产业清单+集群服务”。形成“涉鱼”特色产业清单。围绕冷水鱼产业,拓展“渔业+”,梳理形成旅游、餐饮、民宿等4个主要相关产业清单,明确集群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任务。梳理产业圈层服务清单。聚焦配套产业,形成涵盖企业开办、准入准营、营销宣传、文化旅游等8类38个事项的“冷水鱼产业圈层”服务事项清单。以“两清单”为基础,跨部门、跨产业联动实施“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3减”行动,减少申请材料58%,办理时限由平均15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压缩53%。二是实施“政务服务+要素赋能”。政务服务+科技,引进科研院所专家技术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及高层次人才22人,推动科技资源入园区、进鱼池,取得鱼卵分离、鱼卵脱黏等实用新型技术专利31项,单位产量是常规养殖的30倍以上。天全“虹鳟三倍体高效养殖及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荣获四川首届“科创会”18个示范科创项目之一。政务服务+金融,以惠企政策服务专窗为依托,根据“一企一档”企业信息、从业类别、经营状况等精准匹配惠企政策,帮助企业“一站式”享受资金奖励、金融帮扶、退税降负等惠企政策。2023年以来,累计向冷水鱼企业兑付奖补资金2400余万元,发放贷款1700万元,税收优惠近600万元。政务服务+农企。创建以政务服务撬动“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村企民“共建、共养、共享”鱼池13个,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三是拓展“产业圈层+多维业态”。聚合渔业、运输业、农业、餐饮业等各项产业资源,综合打造鱼子酱鲟鱼小镇,全面提供交通、旅游、住宿、产品购买一条龙沉浸式文旅服务,以鱼子酱为核心亮点塑造地区特色文旅品牌。实施“校企联合”“贸企联合”,通过“线上+线下”“门店+专场”“订单+零售”“国内+海外”多元化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积极与国际接轨,进入欧盟认证。目前,天全鱼子酱亮相北美水产博览会、全球水产博览会,远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雅安鱼子酱产值超4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14%。通过产业生态圈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塑造多元协同集群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圈层升级,产业业态升维,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