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聚焦产业生态夯实政务服务增值化底座
德阳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聚焦增值服务谁来提供、怎么提供的问题,靶向优化完善政务服务模式和链条,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侧资源给力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着力“六个一批”夯实服务产业生态的政务服务增值化底座。
一、组建一批增值服务队伍。组建职业型综窗队伍。出台《政务服务职业化队伍建设规范》四川省(德阳市)地方标准,开展为期三年的政务服务窗口人员职业化培训,全市261人通过考核成为全省首批持证上岗的国家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更有精度、速度、温度,仅2024年市本级大厅窗口收到企业和群众点赞锦旗44面、12345热线表扬电66次、表扬信(簿)265封(条)。组建复合型产业助理队伍。在各园区加快培育产业助理队伍,从企业开办、项目申报、人才招募、融资贷款等方面,面向企业各生命周期全环节、全链条提供“拎包跟跑”服务。目前全市各园区共计培育专、兼职产业助理192人。组建明星型帮办代办队伍。在各级政务和便民服务中心(站)抽调业务技术精、群众口碑好的窗口人员,成立帮办代办政务服务“跑团”,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全市专、兼职帮办代办人员超过400人。组建便民型帮扶队伍。其中什邡市洛水镇根据沿山区生产种植特点,在便民服务中心组建一支10余人规模的农技服务队伍,公示联系方式及咨询事项,按照定期进园、点单上门等服务方式做指导服务,促进当地杨村茶干茶增产3100余斤、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
二、定制一批增值服务事项。定制“增值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高频需求,市本级发布实施政策服务、法治服务、金融服务、产业链服务等13类86项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定制“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等81个国、省统一部署的“一件事”均落地实施,本地定制的“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在迭加德阳市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后,跑出最快17分钟、平均40分钟的德阳速度。定制“一类事”。梳理发布企业开办一类事、项目开工一类事、项目竣工一类事等21个市本级“一类事”特色服务场景,涉及基本服务事项共100项,增值服务事项共113项。定制“特色事”。其中:罗江区因地制宜设立贵妃枣现代农业园“一件事”服务综窗,将所涉及3个基本政务服务事项21个增值服务事项并联办理,并通过“政务+金融”“政务+培育”“政务+电商”等多元化服务模式,赋能本地贵妃枣产业精准种植、科学管理、年产值9300余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广汉市推出“开办火锅店一件事”服务,通过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助力火锅产业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品牌塑造的全链条升级,赋能广汉火锅类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锅产业聚集地。
三、打造一批增值服务阵地。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企业家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专业咨询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市级部门、行业商(协、联合)会、服务机构等,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等公共服务活动60余场,其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讲座、主题沙龙20余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项目申报辅导10余场。打造大厅企业服务专区。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基本建成企业服务专区,市本级专区已集成惠企政策服务、CA数字证书服务、质量检验检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各类功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个性化需求。各专区开设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窗受理、分流转办、结果反馈”。打造“政务+”综合体。以“政务+”为抓手延展增值服务矩阵。“政务+金融”方面,市本级正与农商银行部署合作事宜,各区(市、县)依托银行构建起企业开办、银行开户、首贷续贷一体化服务模式,“企业开办+银行开户”由过去的“5日办”提速至“1日办”,提速90%。“政务+供销”方面,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便民服务综合体与基层供销社功能双叠加,其中中江县玉屏村“政务+供销”便民服务综合体创建“玉兴鲜”直播间,仅粽子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万元,带动全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四、开发一批增值服务平台。开发惠企政策通平台。平台集成政策检索、智能匹配、奖励计算、精准推送、项目申报等五大功能,汇聚惠企政策4203余份,发布政策解读756条,分解惠企奖补项目150项,推送政策53万余次,服务企业用户62360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开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为企业开设财税、金融、政策咨询申报、技术创新、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等服务,已入驻企业3020家、专业机构298家,访问量7700万余人次,栏目更新3万余条。开发12345智能热线平台。搭建“1+3”系统平台(智能话务系统以及智能分析平台、社情民意智慧感知平台、12345调度小程序),整合12315、12328等37条服务热线,联动110、119等紧急热线,构建企业群众诉求闭环处置流程机制,诉求按时响应率提升至99.65%,诉求解决率提升至82.82%,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4.63%。
五、推行一批增值服务政策。推行行政审批园区直通。在园区开设行政审批“直通车”窗口,对暂未下放或园区无力承接事项,按照“受理权和审批权相对分离”的原则,纳入“直通车”窗口受理办理,赋能园区事园区办。目前全市已有11个园区均开设行政审批“直通车”窗口,可在窗口办理事项达480项。推行大厅办事政府买单。推出企业印章免费送、政务快递免费寄、办事材料免费印等三项政府买单的办事政策,年均为企业和群众节约费用300余万元,其中企业开办涉及的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发票专用章等4枚首套印章在大厅2小时内完成制作,赋能“企业开办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流程“零成本·小时办”。推行工程项目代办到底。为每个符合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一名专员服务到底、一个计划推进到底、一套流程运行到底、一个平台沟通到底”的“全程代办、一办到底”服务,目前全市共有342个项目纳入“全程代办、一办到底”服务,涉及投资2789.41亿元。
六、叠加一批增值服务场景。叠加“企业用工一件事”。其中什邡市组织企业参加6次现场招聘会,向园区企业输送人才1000余人,促成洪熙包装、鑫桂湖等企业与西工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姻”。叠加“企业融资一件事”。其中广汉市与10余家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协助49户企业办理科创贷贷款2.06亿元、19户企业办理“园保贷”贷款1.4亿元、39户中小企业办理授信贷款1.6亿元、13户企业办理“红色信贷”4200万元。叠加“企业供需一件事”。其中市本级举办“金融赋能·助企发展”中小企业专场活动等银企对接10场,一汽解放新能源环卫车项目等供需对接6场,指导建安机械、汉正检测等企业争取到项目资金1000万元,促成企业供需对接金额超2亿元,企业获得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智改数转”融资贷款近4亿元。叠加“企业安居一件事”。其中什邡市打造“产业投融资平台+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平台+产业投资孵化平台”的“三位一体”现代投融资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体系,2024年协助企业办理审批事项279个,帮助41名企业子女就近入学,为20余家园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环评验收、物业管理等服务。
(德阳市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