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拓展“政务+就业” 打通就业服务新路径
内江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创新“政务+就业”模式,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搭建全要素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新渠道”。聚焦企业劳动力需求侧和个人劳动力供给侧,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为依托,构建就业服务新场景。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内江市“政务服务+就业”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批优选 31 个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就业服务专窗,融合岗位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求职招聘对接、技能提升充电等服务,为企业与求职者之间搭建更加便利的沟通桥梁。二是规范服务标准。发布内江市“政务服务+就业”建设指引,明确市县镇村四级“政务+就业”窗口(驿站)在窗口设置、标识标牌、设施设备、办事流程、服务规范等5个方面做到“统一规范”,进一步提升“政务+就业”服务窗口(驿站)辨识度,扩大服务影响力。三是梳理事项清单。发布内江市“政务服务+就业”服务事项目录,涵盖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各类补贴等9个类别、33个情形项服务事项,明确服务对象、经办流程、政策依据等6个方面内容,方便企业群众“照单”办事。
二、构建全链条信息通道,搭建对接“新平台”。一是收集需求信息。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站)地理位置和人流量优势,建立本地“就业信息库”,制定“求职信息”台账,以网络为单位入户采集群众就业需求信息,实现“站内登记”和“入户登记”相结合,织密就业信息采集网。二是发布招聘信息。建立政务、人社联动机制,将省市县镇的招聘信息同步在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站),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同步推广并及时更新。主动联系辖区内的镇村民营企业,将用工需求与求职需求进行匹配,提高人岗相适度,促进稳定就业。三是开展就业培训。以便民服务中心(站)为依托,联合辖区企业,为求职者组织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和求职者双向赋能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1场,500余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4场,实现就业257人。
三、建立全流程服务保障,优化服务“新常态”。一是建立回访反馈机制。重点了解求职者面试、培训、就业、岗位匹配度等情况,以及对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流程规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首问负责、全程跟办、办结反馈”的工作闭环。二是建立人员保障机制。在现有工作人员基础上,统筹调配,每个就业服务窗口(驿站)至少配备1名熟悉就业政策的专职人员,通过“业务培训+专项指导”方式,综合提升业务办理质效。三是建立总结推广机制。定期组织总结工作成果,采取“一地创新,全域复用”方式,推广“政务+就业”工作前期成效,全市形成“点面结合、覆盖全域、双线运行、便捷高效”的城乡“政务服务+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内江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