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隆昌市公安交警巧用“加减乘除”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
2024年以来,隆昌公安交警按照上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大局,持续深化“放改服”改革,紧密围绕企业群众关切热点和“急难愁盼”,巧用“加减乘除”,培育营商环境沃土,助力打造区域性营商环境新高地。今年以来,共办理机动车业务15500余笔,其中服务站8000余笔,驾驶证业务10500余笔。
一、深植服务理念,主动服务用“加法”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措施,让群众办事距离更短、花时间更少。交管业务“上门办”。企业可按需在大厅“绿色窗口”申请预约上门或集中办理机动车补换牌证、车辆解押、抵押登记等20余项车驾管业务,对有紧急需求的企业及重点项目提供“上门办”“加急办”服务10余次,上门查验车辆60余辆,切实为企业车辆业务打通服务通道,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交管业务“创新办”。全市5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实行“交钥匙”服务,联合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全力推进机动车安检、环检数据融合;做实做细“午间不断档”“不办完最后一笔业务不下班”等错时、延时服务,解决“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难题,延时服务600余人次。交管业务“温馨办”。改造升级后的车管服务大厅,划分为导办区、自助服务区、交通安全宣传区、休息等候区、公示公告区、便民服务区和业务办理区共7个区域。配备手机充电、应急药品、饮用水等,并精心设置了“读书角”“母婴室”,大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紧盯简化政务,缩短时限用“减法”
坚持“简”字当头,在政策范围内简化政务,下放权限,在“办事时间”和“办事距离”上释放更大空间。完善“车管所+N”模式。以车管所为核心,赋权6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5家安检机构、2家警医服务、1家警保服务代办车管业务,警邮服务遍布辖区13个镇(街道),满足新车上牌、二手车过户、驾驶证期满换证、机动车免检等业务在“家门口”办理需求,取得了“一警多能”的良好效果。合理布局窗口。增配二代身份证读卡器、高拍仪等设备12台,确保“一窗受理”“一证通办”“跨省通办”“全国通考”和申请材料“四减免”等改革举措精准落地;专门设置机动车业务办理区,实现机动车查验、自助选号、挂牌业务一站式办理,大幅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限。引导自助办理。增设自助违法处理机、自助体检机、自助照相等便民自助设施13台,派专人积极现场引导群众自助办理交通违法查询、罚款缴纳、驾驶人体检、拍照等业务7700余笔,打造了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力度、体验有温度的温馨自助服务。
三、打破地域界限,提升效能用“乘法”
主动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汽车产业消费繁荣”等改革重点项目,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推进“川渝通办”。持续启用“川渝通办”窗口,让业务办理上打破川渝地域界限,更好地解决了两地企业群众办事繁、来回跑的难题。日均办理群众补换牌证、申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等业务30余笔。推动二手车异地交易。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川渝两地办理非营运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跨辖区转移登记,无需再回迁出地验车、提取纸质档案,转籍验车一次完成,变“迁出、迁入两次验车”为“迁入地一次验车”,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转递给迁入地车管所。目前,共办理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1100余笔,极大地降低了两地群众办事成本和办事时间。严格落实“跨省通办”。全国范围内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注册登记可免提交居住证;办理车辆转移业务时,无需再回车辆户籍所在地验车;申领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允许申请变更地次数调整为不超过3次,方便群众异地考试。
四、聚焦“顽疾”整治,净化环境用“除法”
规范代办,净化环境。针对“黄牛”代办问题,一方面提升车驾管业务“网上办”水平,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让数据多跑路,让黄牛无处“见缝插针”;另一方面规范“帮代办”流程机制,变“黄牛”为“孺子牛”,主动沟通,及时跟踪反馈,切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打造车管窗口营商环境优质口碑。严格管理,提升效能。以市局队伍“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针对政务服务领域“减证便民”不彻底、吃拿卡要不作为、事项材料不公开、推诿扯皮不能办等问题,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不断提升队伍纯洁度。落实值日警官专办制度,通过先期导办、窗口办理发现的疑难问题,转递至值日警官开启专办流程,对内报告、对外解释,呈上接下、限时处理,快速解决疑难问题。信息公开,阳光监督。以社会化评价工作为抓手,发放“社会化评价宣传小卡片”6000余份、前置回访群众6700余名,耐心宣讲引导群众对窗口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在业务大厅、查验区等醒目位置对外公示民警、辅警、工作人员照片、姓名、警号、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现场接受监督,实现交警队伍建设和车管工作水平两促进、双提升。
(内江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隆昌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