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四优四化”提升残疾人服务质效
达州市以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以满足残疾人实际需求为导向,采取“四优四化”举措,助推扶残助困事项办理更加便捷规范,切实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一、优化服务模式,实现部门协同集约化。民政、人社、医保、残联四部门联合印发《达州市“扶残助困一件事”实施方案》,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惠民帮扶专区、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及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联合服务窗口,协调税务、人社、民政、医保等相关部门推进业务协同、服务互通。通过优化整合,将原办理时限60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工作日,减少办理环节3个,减少申请材料7份,实现“一次提交、一次办结”。
二、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或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申请办理残疾人证,残联部门根据医疗机构推送的残疾评定结果,通过公安部门获取身份户籍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结果免费邮寄至申请人。办理信息将同步推送至“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医保、人社系统,为符合条件的人群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代缴养老保险、医保等。今年以来,共办理残疾人服务事项3600余件。
三、优化服务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数字化。强化数字赋能,深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应用,推动“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事项在残疾人证核对、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缴纳、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等方面实现实时共享、互联互通互认。建立残疾人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和“量体裁衣”服务机制,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网络培训1600人次,依托职业教育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开展线上技能培训20余次。
四、优化服务内涵,实现个性需求定制化。为在线办事的企业和残疾人“一对一”提供预约办理、在线指导、材料上传、业务办理等服务,为线下办事的残疾人提供人工陪同办、帮办代办等服务,现已开展帮办代办服务3000余人次。发挥达州市助残社会组织作用,为有涉残税费服务需求的企业,逐户建立工作台账,打包提供政策咨询。利用“12·3国际残疾人日”“5·19全国助残日”深入街道社区提供听力言语康复、辅具适配、就业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协调解决残疾人就业岗位100余个。
(达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