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小宜帮办”优服务个性服务增“温度”
为彻底破除综合政务大厅“进门茫然办事无助”难题,宜宾市持续做优帮办代办服务,创新推进“小宜帮办”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好办快办易办”和政务服务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主动靠前开展帮办代办服务。
一、夯实基础,全面构建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一是“一张表”规范运行。印发《宜宾市政务(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工作制度》,对各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帮办代办的服务范围、服务职责、服务流程等进行明确,统一使用《帮办代办服务申请表》,形成标准规范的服务机制。二是“一盘棋”整体推进。将全面推进帮办代办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强化运行管理,全市各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共同发力、齐头推进,组建帮办代办小分队,营造高效热情的帮办代办服务氛围。三是“特色招”打造品牌。科学吸纳长宁县“爱心敲门”、高县“连心骑手”、筠连县“筠民一家亲”等本地有效优秀做法,形成《宜宾市民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帮办代办(小宜帮办)工作制度(试行)》,推出“小宜帮办”服务,多措并举打造形成服务特色鲜明、群众评价度高的政务服务品牌。
二、整合力量,不断铸牢帮办代办服务保障。一是整合服务力量。各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站)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本级综合窗口人员、部门窗口人员、园区服务人员、村组干部、社会工作者、网格员等服务人员,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帮办代办队伍建立递进互补框架,形成源源不断的服务力量,为持续开展帮办代办服务提供人员保障。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帮办代办队伍2200余支、帮办代办人员9400余名。二是亮明服务身份。实行“红马甲”制度,帮办代办人员工作时着印有“小宜帮办”的“红马甲”,便于企业群众及时发现、放心委托,不断强化身份保障。三是强化服务本领。开展政务服务队伍“铸魂塑形”工程,在全市政务(便民)服务人员中开展业务大学习、技能大培训,全面提升帮办代办人员业务能力,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和宜宾市智慧政务系统下沉等手段,全方位铸牢业务能力保障。
三、精准服务,越级提升帮办代办服务效力。一是便捷业务“引导办”。在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台、24小时自助服务区、网上申报专区安排专职帮办代办人员,对办理窗口指引、资料打印复印、办理结果领取、网上自助申报等便捷服务提供指导帮助,提升老年人、残疾人、设备操作不熟人员业务办理效率,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二是政务事项“帮代办”。针对本人不能到窗口办理且可委托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申请人填写《帮办代办服务申请表》即可,由帮办代办工作人员代为办理,办理结果通过申请人选择的方式进行送达,有效增强政务服务灵活性和适应性。三是特殊情况“上门办”。构建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行动不便、临考学生等特殊需求对象“上门办”工作服务机制,集成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一次性办理所有申请业务,切实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温度”。2023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帮办代办服务47.2万余次、“上门办”服务8.6万余次。
(宜宾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