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治理工作部署后,巴中市迅速行动,聚焦数智赋能、机制创新、制度建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治理落地见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倾力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一、聚焦数智赋能,提升交易智慧水平。一是优化完善系统功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优化完善工程招投标电子化范本,上线新版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搭建国有资产处置、土地矿权出让系统,开发场地预约、自动预警、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政府采购统一使用全省一体化平台,电子化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常态开展异地远程评标。统一使用全省异地远程评标调度系统,拓展远程异地评标点位,常态与省中心、南充、乐山、重庆等地开展跨省和省内一对一、一对多异地远程评标;推行工位式评标,切实减少评标专家接触,防范廉洁风险。今年以来,全市受理各类交易项目375个,成交325个,交易金额131.8亿元,节约资金5.3亿元;开展异地远程评标70次,金额44.5亿元。三是扩大电子保单保函范围。在原有3家电子保单保函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发布公告等程序,成功补充征集四川天府银行巴中分行等9家金融(担保)公司作为电子投标保单保函服务机构,各机构服务系统接入巴中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单保函平台,投标企业线上申请,电子保单保函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开具更加方便、资金管理更加安全。今年来406家企业通过电子保单保函投标,减轻企业资金占用1.26亿元,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率达95%以上。
二、聚焦机制创新,强化交易现场管理。一是创新开展“双十佳”评选。制定《巴中市十佳现场服务代理机构、十佳现场监督单位评选方案》,坚持“一项目一评分”,加强代理机构、监督单位评分,每年年底评选出“十佳现场服务代理机构”“十佳现场监督单位”,通过示范引领,规范交易各方服务行为,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二是严格“一标一评价”。坚持进场项目“一标一评价”,创新推行“一函一单”提醒通报制度,探索开展交易见证服务,紧盯招标人(采购人)、评审专家、代理机构、现场监督、交易平台工作人员五类重点对象,如实记录考评,加大问题线索移交和曝光力度,形成震慑效应。安装专家人脸识别系统,升级高清摄像头108个,全域无死角监控,实行智慧监管。今年以来,市级平台共考评交易各方主体4503人次,发现异常情况4次,现场调处纠纷25件,通报不良行为4件,协助纪委、公安等部门调查取证项目6个。
三、聚焦制度建设,推动交易规范运行。按照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治理要求,扎实开展制度规则清理。围绕交易各环节,组织专班优化完善制度机制,修订《开标纪律》《评标专家抽取工作流程》等公共资源交易内控制度30个,固化采购人、评标专家、代理机构等交易各方现场规则8个,建立政府采购文件编审分离、采购需求审核、重大项目会商、废标项目分析、政府采购询问质疑答复处理规范等制度5个,制定政府采购单一来源、询价等标准招标范本10个,扎紧扎密制度笼子,形成交易各方主体权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巴中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