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认真贯彻国、省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工作部署,紧扣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为切口,创新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跨部门综合监管,探索建立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一网监”平台,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的项目综合监管体系,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系统性、集成式、一体化的监管改革。
一、高效统筹,让综合监管落实见效。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突出抓好三个到位:一是把组织领导保障到位。市委高度重视“一网监”工作,建立“一网监”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市领导每季度召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专题研究解决“一网监”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在市政管局设立“一网监”监管中心,配备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落实1名以上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二是把监管要素集成到位。全面梳理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项,逐一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等,量身定制风险监管点位,制定招标建设、政府采购、抢险救灾三类项目综合监管事项清单。针对环节多、漏洞多的工程招标项目,围绕标前、标中、标后设置“6+N+12”个监管点,进行全链条监督;针对流程单一、数量众多的政府采购项目,围绕备案、采购、标后设置“1+N+3”个监管点,进行全过程监督;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抢险救灾项目,围绕项目确定、工程审计、资金拨付等重点设置7个监督点,进行全环节监督。三是把刚性责任约束到位。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权力运行各环节,按照行业部门法定监管职责,制发“一网监”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监督管理约谈办法等制度性文件12个,划出“责任田”、拉出责任清单,构建起明责、履责、督责、问责“四位一体”的闭环责任体系。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已处置监管工作推进不力干部96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7份,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从制度机制上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
二、系统联动,让综合监管协同有力。充分凝聚监管合力,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一盘棋”统筹衔接。坚持把各行业资源聚拢到项目监管上来,建立与市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互联互通工作机制,落实以各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为联络人的协调机制,定期会商重要情况、实时通报重要问题、联合检查重要事项,推动实现政策共研、信息共享、难题共解,项目监管同向聚合、同向发力的工作局面不断形成。二是“一张网”融合监督。按照“政府主导、纪委主推、部门主抓”的原则,建立协同联动监督机制,推行市优化办牵头揽总,纪检、发改、住建、公安等部门“组团作战”,对涉及多个监管领域的同一监管对象,开展“一次检查、深度体检”综合监督;对涉及多个监管环节的同一监管对象,开展“全程闭环、无缝衔接”联动监督。目前,已联合检查40余次,责令整改问题100余个。三是“一竿子”推进落实。在组织架构上,推行市、县两级联动监管,科学划分职责角色、分类分级匹配功能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同监管体系。在监管规范上,印发工作通知、规范手册,明晰工作责任、明细流程时限、明确任务要求;定期业务培训、常态疑难解答。在智慧应用上,通过运用项目信息高度集成、实名打卡精准定位、智能预警动态监测、海量数据实时运算等手段,开发内外门户、移动端APP、综合预警处置等配套技术,为综合监管、联合惩戒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数字赋能,让综合监管迈向智能。充分释放数字效能,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创建数字化平台。坚持内联外拓、上下联动,创新建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一网监”平台。对接省市已有的公共交易资源网、智慧工地等“12网”,实时获取和归集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做到在建项目实时上线、项目数据实时更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实现从发改立项审批到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二是三维立体化预警。坚持立体高效、靶向发力,“657”预警体系精准监管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紧盯流程、招投标文件、资金、重点人员、进度、预警处置等六类关键要素,在程序缺失、合同变更、工程量增加、人员变动、资金超拨等五方面设置预警点位53个,已预警项目892个、触发预警信息2683条;聚焦异常人员、行为、流程,设置“冒烟指标”84个,建立冒烟指数模型,动态开展招标人与多次中标人、围标串标、中标与实际建设方、资金拨付异常、代理机构与招投标人、评标专家与多次中标人、拆分标段等七类分析,深挖各业务主体内部关联关系,已发现各类异常行为42个。三是闭环精细化处置。坚持贯通协同、综合施治,严肃查处工程项目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对于一般性预警,由市监管中心发起预警,推送至责任部门线上完成整改;对于涉嫌违规违法问题移送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调查,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打击,涉嫌违规违法的移送监管部门依规处置,涉及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处理。目前,“一网监”平台上线项目2058个、触发并督促整改预警信息2097条;行政执法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305份,发出监督建议书111份;公安机关刑事立案3件,对21人采取强制措施;法院判决17名涉案人员犯串通投标罪,相关人员均被判刑或处罚金,全市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招投标举报投诉大幅下降。
(南充市政务服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