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中,经常出现招标项目投标家数较多、评审工作量大,评审工作需进行到下半夜或第二天等情况,为提高评标质效,切实解决评审时间过长导致效率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保障评标专家休息和身体健康等权益,眉山市积极推行隔夜评标工作,并完善相关措施,加强对隔夜评标工作的管理。
建章立制,有规可循。一是出台办法。出台《工程建设项目隔夜评标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隔夜评标的具体操作规程及责任分工、适用范围、申请、评审材料封存、评标专家食宿安排、休息区域的物理隔离等重点环节、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二是提前预判。中心与招标人、代理机构对项目提前进行分析研判,预计投标单位较多、技术复杂的项目,及时安排隔夜评标有关工作。完成首个历时30个小时隔夜评标项目--仁寿县湿地公园南侧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隔夜评标13次。三是专人负责。中心细化工作责任,安排专人负责隔夜评标工作,加强对重点环节的服务引导,确保隔夜评标工作有序开展。
严格管理,杜绝泄密。一是做好专家管理。隔夜评标期间,专家手机统一收缴至评审区电子密码柜封存,切断与外界电话、网络的联系。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设置专有电话,允许专家向家人报平安,向单位做好工作安排事宜,但不得在电话中透露与评审有关的任何情况,不得擅自将评标活动的有关资料带离评标室。二是做好酒店管理。中心与酒店签订保密协议,对隔夜评审期间酒店的具体管理做了相应要求,完善酒店房间物理隔离措施,切断与外界联系通道。要求酒店对前台工作人员进行违纪违法教育,不得泄露任何专家入住信息。同时做好专家食宿安排。三是做好场地管理。隔夜评标专家离开评标室后,中心工作人员和现场监督人员共同将评标室封闭并张贴封条,同时评标室内音视频监控保持正常开启状态,评审专家再次进入评标室时,由原张贴封条人员共同启封。
告知提醒,监督有力。一是印制《隔夜评标温馨提示函》。就隔夜评标纪律要求、工作秩序、专家的执业操守和监督人员职责等进行告知提醒,各方主体签字确认。二是全程监督。监督部门委派两人进行旁站式监管,负责全程监控记录专家安全转运,伴随式酒店跟踪管理,与专家同时入住酒店,做到“环节全记录、过程全监管”,实现评标专家之间零交流,与外界零接触。
眉山市推行隔夜评标以来,既保障了评标专家休息和身体健康等权益,又解决了评审时间过长、效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项目评审进程,得到各方交易主体的一致好评。同时检验了交易中心场地管理和服务保障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场内管理,营造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交易环境。
(眉山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