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技赋能,全力打造智能化交易平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交易中心”建设要求,严格进行功能分区。运用“云桌面”技术,通过VDI和VMP管理平台对230台电脑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将电脑终端配置CPU核心提高到6核和8核,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出口带宽提高到500M。将内网IP地址分为开评标、办公、安防监控、物联网和广播、服务器等5个板块进行分类分批管理。采用多模光纤搭建中心内网,配置4个42U大型服务器机柜、独立变电箱、三组UPS电源,强化本地机房硬件建设。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监控体系,配备近200个监控摄像头,部署500T的存储服务器,通过光盘自动刻录系统,将音视频录像自动刻盘后存档;场地监控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和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业务系统实现互联,形成业务、办公、安防监控等电子化设备的自动化管理;通过指挥大厅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对开评标设备、灯光进行统一开启或关闭,调阅任何一处摄像头,或准确呼叫任何一处广播设备等。
二是技术加持,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效能。升级完善宜宾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电子交易系统,推行矿业权出让 项目使用银行电子保函,实现矿业权出让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拍卖项目竞买保证金全封闭缴纳和竞买资格在线审查。打造安全高效稳定的交易平台系统,开展2023年度交易平台第三方检测认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参与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全力保障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稳定、安全、高效开展。探索开展同一间标厅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开标、同一时间发起评审专家抽取、评审专家在同一时间进场评标的“三同时”工作机制,实现从同一时段“一厅一标”到“一厅多标”,从同一时段最多组织三个项目开标到可增加至九个项目同时开标,从单个项目专家分别到场进场到当天所有项目专家同一时间到场进场,有效提升服务质效和管理水平,降低专家被围猎的风险。
三是推陈出新,开启电子保函“宜宾模式”。成立调研专班,全面考察电子保函服务商服务系统运行、风险防控、履约能力、内部管理等情况,确定17家符合条件的保函服务商续签合作协议。建立保函服务“黑名单”库,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投标人进行自动拦截。建立投标人购买保函经办人信息、使用的电脑信息、基本账户信息等核验机制;优化电子保函服务系统功能设置,对审核、出函、退单等情况进行系统提示。修订电子保函管理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对电子保函服务商进行动态管理。2020年以来,2197个项目的31872家投标人使用保证保函方式递交投标保证金,释放投标保证金88.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