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资源配置。坚持应尽必进,推动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引入产权交易招标投标、拍卖等竞争性方式,推动特许经营权等资源进场交易。1-5月完成特许经营权交易2宗,成交金额5.49亿元。建成小额工程网上超市,面向全国征集施工企业入驻,将20万元至100万元的工程纳入超市交易。1-5月新增入驻施工企业92家,完成项目交易150个、成交金额7476万元。
二是推进全程网办。完善电子化交易系统功能,拓宽网办范围。推行不见面开标,实行专家抽取在线申请,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目前项目受理、公告公示信息获取、开标解密、保证金缴纳和退还等30余项事项全程网办不见面,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17类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达100%。
三是加强异地合作。积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促进公共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大力推动异地远程评标,持续拓展“朋友圈”,目前已与省内外20余市建立异地远程评标合作关系。1-5月完成异地远程评标项目43个,成交金额15.48亿元。 探索异地跨平台交易,与重庆市、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信息多渠道发布、跨区域共享和跨平台交易。
四是延伸服务链条。深入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丰富服务内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交易担保机构,推进电子保函保单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1-5月开出电子保单保函2421笔,为企业释放现金压力3.81亿元。深化中介超市建设,70项中介服务事项入驻超市,通过发布征集公告、召开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中介机构入驻。1-5月,新增入驻中介机构658家,完成中介机构服务选取7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