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南充市将“多项事”整合为“一件事”,变“多次跑”为“一次办”,大力丰富“一件事”服务场景。
一、聚焦“体系建设”,构建规范有序工作格局
一是关联事项“集成办”。扩大事项清单范围,在完成国家重点13项“一件事”和省重点47项“一件事”改革任务基础上,梳理集成南充同一阶段内需要到2个或2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多个单一政务服务事项,新增“农村计生奖扶一件事”“人才落户补贴一件事”“老旧小区电梯安装一件事”等18项集成服务,统一编制公布《南充市“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逐一明确事项名称、办事内容、牵头单位、联办单位,并结合实际动态更新调整。
二是再造流程“极简办”。以群众和企业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对“一件事一次办”涉及多个政务服务事项的设定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等要素进行梳理,合理调整前后置顺序,优化办理要素和业务流程,形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同源发布、同步更新。目前已实现减环节81.7%、减材料30.6%、减跑动75.1%、减时限50%。
三是强化组织“协同办”。市委市政府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作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优先纳入全市“十件大事要事”加快推进,与“综窗”改革、“一网通办”等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政管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纳入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绩效考核,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严格实行“两书一函”制度通报督促,加快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工作落地落实。
二、聚焦“渠道畅通”,打造便民利企办事场景
一是线上专区办理。依托南充政务服务网、“天府通办”等平台开设“一件事服务”专栏,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的实际需求,搭建相关的主题应用场景,完成专区界面升级改造,按照“成熟一件,配置一件,上线一件”的原则,市本级已配置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62项,县(市、区)已配置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57项,全市累计办结业务2013件。
二是线下受审分离。结合“综窗”改革要求,全面推动线下大厅综合窗口建设,将“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模式。目前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已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10个,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同步设置综合窗口,60多项高频“一件事”实现在综合窗口集中受理。
三是全域数据共享。推动更多与企业和个人办事关联频次高的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社保、户籍、税务等领域数据纳入南充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种数据在“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中的共享应用。依法依规有序推动常用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扩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的应用,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认通行。针对确实无法打通的国家部委垂管系统,通过将办事人的申请表单、材料下载导出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将审批结果二次录入至“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确保完成“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全流程办理。目前全市“最多跑一次”率100%、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8.48%。
三、聚焦“服务延伸”,建强政务服务末梢根系
一是做好服务下沉。向协同改革先行区(四川南充经开区、嘉陵工业集中区片区、江东片区、北部新城片区)委托(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5项,并对事项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省级职权办理情况“好差评”评价满意率均达100%。研究制定《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赋权工作方案》赋予南充北部新城片区、江东片区、嘉陵工业集中区片区市级管理事项权限139项,南充经济开发区片区市级管理事项权限56项,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二是优化服务场景。切换“零跑腿”服务模式,全市共配置自助服务终端320余台,推动集成式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园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梳理30个高频服务事项接入自助服务机,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就近办”。构建“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开展“延时办”“预约办”,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截至目前,全市开展预约(延时)办件3500余件,服务满意度为100%。
三是深化帮办代办。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服务经理制,打造领办帮办代办“金牌”队伍,全市平均落实村级代办事项20项,平均落实村(社区)代办员5人。开展行政审批“进工地、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定期深入项目一线,了解和回应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今年来已累计为汉巴南高铁(南充段)、亭子口灌区一期建设等项目跟踪服务138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