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充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省市系统治理相关要求,分析当前南充市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一网监”平台聚力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国资国企领域,以数字赋能精准监督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进一步织密制度笼子,堵塞风险漏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正风肃纪反腐新成效护航南充市国资国企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系统思维,搭建项目智慧监管新平台
一是打破数据壁垒。对接交易网、住建网、智慧工地等“12网”,实时归集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做到项目实时上线、数据实时更新、现场实时可视。同步严格数据清洗、数据管理,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构建项目基础数据库,为大数据分析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多维数据建模。依托项目信息高度集成、实名打卡精准定位、海量数据实时运算、智能预警动态监测等功能,构建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数据模型,开发建设了“一网监”内外门户网站、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围串标分析系统、移动监管平台APP,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和监管更加高效便捷。三是动态数据分析。充分借助云计算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聚焦异常人员、异常行为、异常流程,创新开发“冒烟指标”84个,精准挖掘项目各业务主体内部关联关系,评估风险、判断趋势、发现问题。目前,已通过平台分析出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问题5个。
二、坚持系统集成,探索立体预警分析新模式
一是紧盯关键项目抓监管。平台聚焦三类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监管:针对招标项目,围绕标前、标中、标后设置“6+N+12”个监管点,全链条监督;针对政府采购项目,围绕备案、采购、标后设置“1+N+3”个监管点,全过程监督;针对抢险救灾项目,围绕项目确定、工程审计、资金拨付等重点设置7个监督点,全环节监督。目前,平台已上线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188个,涉及招标建设项目184个、政府采购项目1个、抢险救灾项目3个。二是紧盯关键要素抓监管。平台聚焦项目建设全流程全环节,紧盯项目流程、招投标文件、资金拨付、重点人员、工程进度、预警处置等六类关键要素,看建设秩序是否违规、招投标文件是否内容一致、资金是否按约拨付、项目是否真实开工、人员是否考勤到岗、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目前,已发送问题督办函7个。三是紧盯关键问题抓监管。平台有的放矢在程序缺失、合同变更、工程量增加、人员变动、资金超拨等五个方面,动态设置预警点位53个,分类预警、分批督办、分责处置。目前,已触发并督促整改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预警信息191条。
三、坚持系统施治,凝聚共享共管共治新合力
一是抓信息共享。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共识合力。用好用活“一网监”监管工作联席会,推行市优化办牵头,市国资、政管、发改、住建等部门互联互通,做到重要情况定期会商、重要问题实时通报、重要事项联合检查,推动实现政策共研、信息共享、难题共解。目前,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实地暗访、联络系统对接等30余次。二是抓平台共管。强化制度保障,规范管理运行。制发“一网监”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科学划分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和牵头单位的职责角色,分层级授权、按职责受理,形成闭环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与各县(市、区)有关部门的对联对接,抓好平台运行、预警信息推送、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做到在建项目应上尽上、基础信息应录尽录、预警信息应处尽处。目前,已组织业务培训会、疑难解答会12次。三是抓联动共治。强化职责贯通、分层分级施治。对于一般性预警,由“一网监”监管中心发起预警,根据项目所属区域由市级或者区县级主管部门承办,业主单位协办,线上完成预警整改;对于涉嫌违规违法问题,由监管中心初筛、优化办审核,移送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调查,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打击,涉嫌违规违法的移送监管部门依规处置,涉及到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纪违法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处理。目前,已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涉及国有企业投资建设项目问题线索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