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服务为本,构建“双向互通”的服务渠道。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着力推进服务渠道共建共享。一是窗口前移。充分发挥邮政、银行点多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政务服务与邮政、银行等服务网点有机结合,打造“政务服务专区”,开展指定的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服务。绵竹市自2021年7月启动“政务服务+金融”以来,各金融服务网点代办营业执照3898户、占全市同期办理营业执照数量70%以上。中江县全县30个乡镇的27个邮政营业网点、92个自有代办所叠加政务服务全覆盖。旌阳区在城区万达广场设置旌城先锋·万达便民服务驿站,为周边1200余户商户、7万余人提供家门口的高效便捷服务。二是内设网点。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政务服务+邮政”专窗,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证照领取和文书送达免费邮寄服务。在便民服务中心(站)内开设寄递服务窗口,公示所有寄递服务联系信息和收费标准,供办事群众和企业自主选择,部分便民服务中心(站)推行政务服务申请材料免费寄递。
二是坚持创新为要,提升“好办易办”的服务体验。探索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在全市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政务服务+金融”方面,在全市联动推进便民服务场所与银行网点服务“两进入、互叠加”的基础上,罗江区创新推出整村授信、星级授信、红色信贷等金融贷款模式。整村授信后,通过“零线下接触、零纸质材料、零担保抵押”,实现“日常金融服务不出村、基础金融不出镇”;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组织部门给予的评星定级依据,设置一至五星标准,授予信用贷款额度,并提供最低利率、最好服务,以“金融+政务”助力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政务服务+邮政”方面,在邮政网点与便民服务中心(站)服务融合的基础上,什邡市“借力”“政务服务+邮政”助推政务服务改革落地见效。今年,什邡市将16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试点乡镇“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办理,依托证照领取和文书送达“双向免费”寄递模式,解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无设备制证难题,实现老年证、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林木采伐证等证照申请人不出镇就能领取。“政务服务+法律”方面,深化德阳市“一村一律师”工作成效,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站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在便民服务站配备驻村联系律师,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将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维稳引入法治化的轨道。“政务服务+平台公司”方面,聚焦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整合大数据领域的17家公司成立德阳国科数字产业发展集团,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赋能政务服务平台优化、研发,为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政务服务+生活”方面,推进水、电、气、视、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进驻金融邮政网点、镇村便民服务场所,为群众提供咨询、缴费、代转等服务。“政务服务+综合体”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便民服务中心(站)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旌阳区盘活已撤并乡镇扬嘉镇政府闲置资产,打造城郊型片区综合体——天元街道青甜扬嘉综合体,依托“无差别综合窗口”,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务服务+”党建、金融、保险、公益、企业培育、数字建设、生活等为一体的多元无差别便民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办理422项便民服务和民生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代办”方面,积极吸收驻村干部、社区志愿者、网格员、金融代办员、邮政快递员等力量充实基层代办服务队伍,旌阳区成立“旌城嬢嬢”志愿服务队探索多元共治的综合网格管理服务体系,罗江区鄢家镇特设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秘书、组建“定向议事代表帮办队”,绵竹市汉旺镇成立“草帽队”,什邡市大力推行组级代交、村级代跑、镇级代办、县级快办的“四级联动”运行模式。
三是坚持便民为旨,延伸“随地随办”的服务触角。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资源,拓展线上“政务服务+”合作渠道。一是提升网上能力。政务外网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场所全覆盖,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市84个乡镇(街道)、1186个村(社区),部分银行、邮政网点布局与应用。二是搭建服务平台。自主开发推出“德阳市民通”,整合全市各类APP和小程序应用,成功打造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咨询服务、城市营销为一体的城市级移动端应用平台,用户已覆盖全市70%人口。建立德阳市政银企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旌阳区将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开发的大厅通用管理系统,在县、乡、村“无差别综合窗口”全面布局应用,422个事项实现全区“一窗通办”,窗口数量、窗口人员均压缩50%以上,办事时间平均减少4个工作日、办事效率提升57%。广汉市“叫必到”政务外卖APP实行“一键”下单,开展上门、实时跟踪等个性化服务,赋能群众办事“零跑动”。三是推进业务融合。推进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线上融合共建。德阳市“秒批秒办”专区在四川省农信社“蜀信e”平台上线,通过采用“RPA+AI”(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审核模式,形成秒填、秒报、秒核、秒批、秒办、秒回的服务闭环,已实现首批26个政务服务事项在农信社“蜀信e”平台上运行,实现“无感申报、智能审批、自动办理”,群众、企业在全市范围内任一农信社金融自助终端可跨区域“一机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