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围绕“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目标任务,坚持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要求,聚焦交易环节的堵点、难点,实行“三化三零”举措,创优营商环境,全力拼出交易服务加速度,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锚定交易流程电子化,力促“服务距离”归零
聚焦“智能便捷、降本减负”,坚持“交易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的“四零”服务准则,持续优化服务。一是服务质效再提升。坚持“线上线下同发力,防疫交易两不误”原则,深化“五减”工作,建立重点项目、应急项目、民生项目等绿色服务通道,采取专人对接、延时服务、压缩运转时限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全市项目入期进场交易、早日开工,切实做到让各方易主体“不操心”,有力稳住全市经济大盘。二是服务效率再加速。在消除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盲点断点上精准发力,打通全流程电子化“细致末梢”。不断拓展“不见面”交易覆盖面,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等17个类别项目交易由线下“面对面”到线上“键对键”的转变,交易效率大幅提升,交易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三是服务配套再升级。全力推动档案向“一键秒查”数字化转型、持续扩增电子保单保函服务机构、精简CA数字证书办理、在线发放专家劳务费用,服务环境不断提档升级。
二、锚定交易运行规范化,力促“围串隐患”归零
以铁的手腕,破解“常委专家”难题,盯防招标人代表“老面孔”,竭力整治评标环节围串行为。一是专家抽取范围再扩大。将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抽取范围由原川东片区扩大到川北、川中等三个区域,专家备选人数较以往扩大3倍,防止“常委专家”垄断评标市场,解决“常委专家”评“人情标”等问题,切断专家利益寻租链条。二是评标专家管理再严格。实行业主代表与评标专家“不见面”评标,将评标小组中业主代表与评标专家相互隔离,评标小组通过语音会商系统在线交流,评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避免业主代表违规干预专家评标。三是评标资源配置再优化。升级改造评审区域,合理配置评标资源,评审区域实行物理分区管理,设置业主代表评审区和评标专家评审区,评标区洗手间设置门禁系统,专家如厕实行一人一卡,强化死角监管,消除监管盲点。
三、锚定交易管理制度化,力促“风险漏洞”归零
以健全制度建设为根基,减少项目运转期间人为干预,确保项目交易“向优而行”。一是交易现场管理再强化。创新建立了业主代表专家和评标专家分离评标制度;监督人现场监督履职情况登记制度;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身份核验制度。强化关键环节、关键角色履职尽责,促进交易项目规范运行。二是项目评分方式再规范。大力推广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坚持“最低”评分是常态,“综合”评分是例外,引导招标人选择合适评分方式,防止为投标企业“量身定制”中标条件,防范围串风险。三是线索排查力度再加码。建立评标数据日分析制度,重点排查在招投标系统治理中查处的涉案企业违规参与招投标、项目交易节资率严重偏低等异常情况,加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行刑联动,营造出达州风清气正的招投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