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放管服”改革向镇村延伸是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眉山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积极借势借力全省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和乡镇级片区便民服务专项规划编制,下大力推动审批职能部门服务事项“下沉”,实现基层一线群众办事“就近办”,不断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让服务“更接地气”
围绕镇村服务大厅进驻项目少、办事环节不畅等问题,开展乡镇、村(社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将部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委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印发公示118项本地乡镇(街道)法定行政权力事项和55项赋予乡镇(街道)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梳理形成91项《眉山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实现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覆盖,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办大事不出镇。督促各县区积极与当地民政、农业农村、社保、卫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接,将涉及市场准入、卫生健康等领域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下放到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室办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为确保下放事项有效衔接,确保事项沉下去基层接得住、办得好,不定期深入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开展跟踪指导和跟岗实践操作培训,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办理平台和“天府通办”APP向基层延伸。结合片区规划重大项目、优势产业等,对片区中心镇、副中心镇便民服务机构进行升级改造,推动集成自助终端向园区、小区、商场、楼宇和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群众密集度高的公共场所延伸,指导全市21个片区按时间节点开展便民服务设施专规编制,构建完善“市级部门、县级引领、乡镇街道主办、村社区帮办代办”的“1+7+80+843”四级便民服务全覆盖体系。
二、聚焦群众办事高效便捷,让服务“更有温度”
全力推动“政务服务+金融”等创新服务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推动线上线下农村金融服务与便民服务平台、渠道、资源共享。与省农信眉山办事处开展战略合作,将金融服务“嫁接”到镇村便民服务,由农商银行、邮政、移动、保险等部门组成“政务金融服务先锋队”,洪雅县创新推出“小网格大服务”,将89个村(社区)以10—20户划分为小网格,由村民自介选出代办员,确定代办事项,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展网络化、“村小跑”上门代办帮办服务。丹棱县结合当地桔橙产业,推动政务服务+金融+邮政+快递等模式,为群众提供橘橙贷,建立“邮政快递驿站”,编制《乡村振兴政务服务一本通》。积极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应上尽上,一网通办”原则,指导乡镇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线上线下深入融合,实现基层一线群众线上受理、审查、办结、办件结果免费寄递 “零跑腿”服务。积极回应群众办事诉求关切,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综合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年底实现乡镇“综合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让群众“少跑路、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有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村(社区)延伸,持续拓展片区乡镇级便民服务圈。
三、聚焦“一事一次办”主题,让服务“更具质效”
为让基层群众办事“少跑腿,更便利”,积极推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涵盖出生、义务教育入学、户口迁移、企业开办、税务查询等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纳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内容。仁寿县在推动“身后一件事”改革上做足文章,专门研发上线“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实现死亡信息及时共享、惠民政策即时停发,丧葬费、抚恤金及时发放,有效根治惠民资金“跑冒滴漏”,现已办理4800余件,办事提速80%以上,减少各类申办材料2.8万余份。彭山区推动“出生一件事”改革,整合新生儿出生需办理的预防接种证、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生育津贴申领等5项服务事项,由原需3—4天办结压缩到1天内办结,审批效率直接提升60%。截止目前,已办理“出生一件事”事项600余件,减少群众跑腿1200余次,减少各类材料提交25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