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内江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促建、共建、创建方式强力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争先促建一条心
建机制。2019年9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专题培训会议召开后,内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立即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创建工作,成立“示范交易中心”创建领导小组,由中心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统筹协调,下设办公室,由交易受理科牵头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等工作。搞调研。2019年9月-10月,中心班子成员带队深入3个县(市)分中心,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就推进创建工作开展调研,摸清情况,发现问题,收集意见,提出对策。抓落实。对照省中心8类23条验收评估标准,逐条梳理差距问题,逐项细化整改措施,制定创建工作分工方案、任务清单,明确目标任务、责任科室、时间要求,对现行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补充完善,对流程环节进行逐项优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落地落实。
二、市县共建一盘棋
完善系统。更新升级全电子化系统,建成全市域、全门类、全流程的市县一体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流程各环节均实现电子化,实现市、县(市)平台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回应分中心诉求,召开金融服务商谈会。实现交易服务“零距离”,交易环节“零干扰”,交易保证金“零障碍”,交易信息“零遮挡”。2019年12月9日,“内江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同时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内江市)、四川政府采购网发布公告,进行公开招标,标志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正式迈入全流程电子化时代。马波书记批示:不断提级,精准服务,做出特色。郑莉市长批示:此项工作抓得好!请毕胜同志阅知。远程评标。在全省率先试点异地远程评标被人民网、四川日报刊载,2018年完成与省中心(纵向)、与市(州)间(横向)、省市(州)间多地(混合)项目3个,2019年实现远程评标常态化,全年完成20余场,其中内江作为主场11场。异地远程评标,将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最大限度地隔离,规避评标专家被围猎的风险,极大提高评标效率和评标质量,解决本地专家资源匮乏问题,破解“熟面孔”“老关系”“评委成常委”等难点痛点。抢险应急。威远5.4级地震和资中5.2级地震发生后,为最快速度排除次生灾害、恢复灾后重建,中心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坚持 24 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全面检查各类交易设施设备,保障电子交易系统正常运行,开通“抢险救灾应急工程”绿色通道,完成抢险救灾应急项目8个,项目从受理到确定施工单位最快仅需2小时。
三、对标创建一股劲
优化布局。针对原有交易场地评标室紧张、没有专家休息室、部分区域不通风不透气等问题,对交易区域进行反复研究论证、重新规划布局。在资金紧张、人手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国庆长假、周末加班的方式,未影响正常交易工作就完成了改造。投入资金30余万元,新增专家休息室2间、评标室2间,改造区域近800平方米。完善标识。根据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标识标志规范,重新统一了标识标志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和图形,完善了门户网站、工作吊牌、宣传标识、图形标识、场地标识。制作 “办公区”“交易区”指示灯箱2个,“交易受理区”“交易组织区”“交易评审区”“交易监督区”“专家评标区”“自助服务区”等指示吊牌10个,“专家抽取室”“电子监控室”“专家等候区”等指示门牌6个。便民服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收集、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治两服一课堂”,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且在主题教育期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增设自助设备2台,规划饮水休息区域1个,添置大型立式充电站2个,可同时为48部手机充电,真刀真枪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下一步,内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求实效,建机制、补短板、抓统筹,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全力以赴做好“示范交易中心”创建各项工作,为推进“产业项目提升年”、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