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宜宾市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入手,多措并举切实为企业减负。
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承接落实工作。全市对应取消“船员服务簿签发”等4项行政许可事项,承接落实“护士执业注册”等2项行政许可事项,切实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工作。二是着力简化优化公共服务。印发《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宜府办发〔2019〕15号),对外公布涉及25个市直部门(单位)143个大项321个小项公共服务事项,并统一规范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服务对象等要素。三是动态调整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印发《宜宾市市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19年版)》对外公布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60项,并按照《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对已公布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优化调整。四是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共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80项(含中介服务、市政公用设施报装),并已按照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办结目标,完成了审批流程再造、申请表单和办事指南整合优化,建立完善《宜宾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13项配套管理制度。
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积极推进宜宾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云上审批服务平台建设,已全面完成宜宾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云上审批服务平台一期建设和验收工作,初步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二是强化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事项4180.35万件,办结4123.13万件,办结率98.63%。三是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根据省大数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1501项,占比99.14%,网办事项1514项,占比100%。四是全面推出“主题式、场景化服务”办事指南。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梳理政务服务高频事项142项,并依托政务服务能力开放平台,将高频热点事项纳入“天府通办”移动端手机APP,进一步便利群众办事。
三、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全面深化“全天候”政务服务。采取“5+X”工作日模式,在全市3362个政务服务机构全面推行“全天候”政务服务,并逐步将“全天侯”政务服务向市、县(区)部门办事大厅延伸。二是全面推行“一门一窗”办理。目前,市、县(区)4390项(大项)政务服务事项中,进驻综合性实体大厅的有3835项,进驻率为87.36%。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的有3045项,占进驻事项的79.4%。三是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服务。自2019年6月1日起,全市已有33项不动产登记事项实现24个小时内办结。四是开展“奇葩”证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编制《证明事项清单》,对外公布市本级保留证明事项28项,取消证明事项52项,全面杜绝重复证明、循环证明。五是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到2019年12月底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切实提升商事登记和涉企审批效率。六是推行绿色通道服务。成立投资促进与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办公室,全程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间。同时,为减少跑路次数,在企业群众自愿申请情况下,免费提供邮政快递服务。2019年1月至今,各政务服务窗口共开展上门服务83人次、预约服务769人次,为企业群众免费办理邮政快递服务606件。